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学成陷阱,别让“伪公益”灼伤爱心
微话题
“游客分级”潜规则亟须肃清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助学成陷阱,别让“伪公益”灼伤爱心

有此一说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隆林各族自治县群山环绕、民风淳朴。但8月13日,一则媒体报道打破了这座偏远县城的平静:“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披着公益外衣,性侵多名中小学生的事件被曝光。当晚,在隆林县文化体育广场江那小区470号的出租屋内,王杰被警方带走。(8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王杰披着公益的外衣能横行如此之久?一个没有注册的组织,长期打着公益的旗号,当地民政部门是不是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九年的时间里,王杰此种恶行不是一时之念而是一种长期的猖狂,那么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难道真的没有人察觉?受害者的学校,对这样的资助,是否存在失察之责?种种疑问,需要当地政府给出答案。

一个王杰的横行,反映出当地正常资助渠道不足。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而言,倘若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机会,会有这么多人轻易受制于这么一个恶人?新闻中提到某老板来百色,有吃有喝还有女生陪,显然,在王杰的猖狂背后,部分被害女生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起到了一定的配合作用,而这归根结底不是因为这些女生缺少反抗意识,乃是因为大山深处的困窘现实,逼迫这些未成年人不由得吞下这枚带着刺的助学果。

助学应有助学范,王杰事件灼伤善良人的内心。应该肯定的是,社会不乏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比如此次发现王杰的助学者,正是他的积极观察,揭开了这一个戴着公益面具的魔鬼真面目。然而,不是所有的爱心人士,都像这一个爱心人士一样,有如此精力和能力去追踪调查一个公益组织的资质与实情。更多的爱心人士,只能凭借一些基本的印象,比如当地新闻、对方官网等进行选择。

从这个方面来说,识别不合格的捐助渠道,别让捐助资金成了某些“公益”机构侵害捐助者的后盾,本该是政府公共部门的责任。当地政府公共部门须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管理,把力量下沉基层,了解和掌握那些公益组织的情况。创造条件,吸引靠谱公益组织入驻;加强监督,及时取缔涉嫌违法的公益组织。当人们的爱心有制度力量兜底,公益组织的活动得到应有的约束,如王杰一类的人还能如此嚣张吗?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2801 2015-08-28 00:00:00 五 助学成陷阱,别让“伪公益”灼伤爱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