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携手相伴 风雨同舟 《郑州晚报·新密播报》伴您同行 2015年,《郑州晚报·新密播报》正式开通了60285599报料热线、《郑州晚报·新密播报》新浪微博、《郑州晚报·新密播报》微信公众号等与读者互动。无论是新鲜事、突发事件或者是求助,都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与我们联系。 伴随着报纸内容的不断丰富,热线电话也在不断升温。热心的读者们已经把《郑州晚报·新密播报》当成了生活小秘书,无论大事小事,总喜欢打个电话问长问短。 传播新密文化 新密播报助其一臂之力 热衷地方文化 面临推广困境 现年45岁的白木顺是新密市白寨人。热爱文化的他一直在努力推广新密的地方文化,由于一直没有很好的宣传渠道,致使白木顺的推广之路寸步难行。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木顺与《郑州晚报·新密播报》结缘,自此,白木顺推广新密文化更有了拼劲。 白木顺介绍,新密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0公里处,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资源丰富。溱洧文化是新密独有的地域文化。新密有5万年前人类居住过的化石洞,有经历5000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的黄帝故都城址,再加上4000年前夏启都城遗址等,构成了一条溯古及今、一脉相承的文化链条。 瓷杯远销海外 播报助力文化推广 “这么具有文化底蕴的新密古县却无人关注,这时我意识到想要推广新密文化之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样的局面让我感到尴尬,正在我十万火急的时候,是《新密播报》及时伸出了援手,给予帮助,帮我一起宣传新密文化,我永远都忘不了新密播报,现在政府也非常支持推广新密文化,甚至还将绘有新密文化景点的瓷杯推广到了加拿大、美国、日本等海外国家。作为新密本地人,让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是《新密播报》为新密人带来的荣誉,更是为我带来的荣誉。”白木顺激动地说。 白木顺说:“希望《郑州晚报·新密播报》能刊发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内容,宣传新密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新密,喜欢新密!” 新密播报雪中送炭 解“葡萄哥”燃眉之急 身残志坚 励志成为“葡萄大王” 王惠民,在新密有一个更为广知的名字“葡萄哥”,他的葡萄和葡萄种植技术在新密首屈一指,赢得众人称赞。因为喜欢农业,王惠民希望自己能打造出真正的休闲农业体系,不仅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外享受田园生活,也可以帮助一大批残疾人致富。 现年50岁的王惠民自出生以来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而且还是一位肢体四级残疾的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秉承着一人富不算富,不能虚度此生,更不能有贪图安逸的理念,重新走上创业路。如今,他除了经营一家汽修厂外,还经营了一家正鑫农业种植基地。王惠民说,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成为“葡萄大王”,另一个是帮助新密市残疾人致富。 万斤葡萄缘起的报纸情 自从《郑州晚报·新密播报》创刊之日起,王惠民就一直是一名忠实读者,提起不少新闻、事件等都能津津乐道。谈及与《郑州晚报·新密播报》的缘分还要从2015年7月说起,当时王惠民种植园中数万斤葡萄滞销,看着硕果累累的葡萄园,王惠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当时他求助本报希望能帮助解决葡萄滞销的困境。本报微信平台以“咱摘葡萄去吧:给钱多少无所谓,别让烂地里”为题,短短数日就突破“10万+”的阅读量,并且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后续跟踪报道,不少读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王惠民解决了销路难题。王惠民告诉记者,非常感谢《郑州晚报·新密播报》这么好的一个媒体平台,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也让广大读者尝到了优质葡萄。 如今,正值《郑州晚报·新密播报》两周年之际,谈及对本报未来的期望时,王惠民激动地说:“有困难就求助,并且是真的帮忙解决了大难题,太感谢你们了。希望你们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能够真实、全方位地为群众做好服务,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解决问题。不仅城市需要你们,农民的生活也离不开你们。” 新密播报及时提醒 防不实新闻广泛扩散 重操旧业 创新经营模式 “2000年,我干了两年的建材,后来由于其他原因不再从事建材行业,开了一家婚庆公司。后来表弟在郑州市做装修,我和他一起接点小活儿在新密做,就这样,2013年我又重拾旧业做起了建材行业。”王永河说。 如今,王永河重拾建材旧业,在新密市经营着一家自己的装饰设计公司。 工作上下工夫,生活中王永河也是个爱学习,愿意接触新鲜事物的人。正是这种原因,王永河不仅用“建材行业+互联网”模式为自己的装饰设计公司做宣传,而且还经常到外地参加各种电商大讲堂、会议等。 险酿大祸 播报出手提醒 当谈起如何了解到《郑州晚报·新密播报》时,王永河不好意思地笑了:“还不是因为当时‘千禧大厦跳楼’事件,我们的建材网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不实消息,点击量还非常大,是咱们新密播报工作人员的及时提醒,让我们及时把不实消息删除,并发了道歉声明,从此以后,跟新密播报的联系就多了,并多次到站进行学习,现在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得知《郑州晚报·新密播报》两周年年庆时,王永河很是惊讶:“是吗?咱新密播报发行才刚两年就这么大影响力?太不可思议了,我们搞的建材网还真得向你们学习。”同时,王永河还送出了自己的祝福:“祝新密播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人心,办咱们新密自己的报纸。” 新密播报及时出手 帮商户解决经营难题 小小面馆 饱含浓浓深情 在育才街槐东路,冯华荣经营着自家的中山手工面馆,虽然面馆地方不大,却是冯华荣的心血。初见冯华荣时,她刚从厨房走出来,满脸汗水,衣服被溅上大大小小的油渍。 “平时店里比较忙,一大早就得起床擀面条,擀完还得备菜,打扫店里的卫生,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一天下来非常累,别说逛街,就是看电视都不想看。店里不太忙的时候,我很喜欢看新密播报,说起来还有一定的缘分。”冯花荣说。原来,冯华荣的中山手工面馆位于美景世家小区,小区需要水网改造,一连停水十几天。小区里的业主都为生活用水发愁,更别说饭店了。虽然店里储备了水,可是十几天不来水,储备的水也所剩无几,对店里生意影响非常大,冯华荣也不知道该向何部门反映。 反映难题 播报及时帮助 当得知《郑州晚报·新密播报》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时,冯华荣就向《郑州晚报·新密播报》反映了用水难的问题,自反映后,不仅自来水公司派人查看了水网改造的情况,而且在两天后恢复了供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冯花荣开始关注《郑州晚报·新密播报》。冯华荣阅读后才发现,《郑州晚报·新密播报》是专门报道新密本地新闻的报纸,不仅关注民生问题,还非常接地气儿,慢慢的,就养成每天阅读《郑州晚报·新密播报》的习惯,即使忙了一天再累,也要抽空看一下。 当得知《郑州晚报·新密播报》两周年年庆时,冯华荣表示:“欢迎站里的人员来店里吃饭,让你们尝一下我自己擀的手工面,算是送给新密播报两周年的礼物,也祝咱新密播报越办越好,越办越民生。”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