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穿越新郑,“偶遇”白居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白居易
穿越新郑,“偶遇”白居易
东郭寺村吴松坤老人讲述白居易故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走进新郑市城关乡三中,教室里传出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不过他们读的书别处没有,是学校自编的白居易诗歌教材。史料记载,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生于新郑东郭宅。东郭宅即现在的新郑市东郭寺村,也就是城关三中所在的村庄。

新郑播报 巴明星 文/图

编者按

新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数千年来,一代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新郑大地上不断涌现,他们的贡献已成为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将陆续通过对先贤的追缅,弘扬新郑优秀历史文化,展示历史名人风采,增强人们对新郑及中国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白居易生于新郑

在新郑市市志办靳录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城关乡东郭寺村,寻找白居易的故居。据靳录介绍,白居易故居在城关乡东郭寺完全小学院内,他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了。在东郭寺完全小学,79岁的老人吴松坤踩着地下的土地说,脚下曾经是白居易的故居。据老人回忆,他小时候经常到这里玩耍,可惜的是,上世纪70年代,白居易的故居被人为破坏了……如今,在东郭寺完全小学院内,只留存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墙壁上他的诗词。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靳录说,清朝乾隆四十一年编撰的《新郑县志》上对于新郑市东郭宅(今东郭寺村),有着这样的记述:“白居易所生,在县西十二里,宅今废。”

据靳录介绍,新郑是白居易的出生地是毫无疑问的,这在白居易的诗歌和散文中都有表述。《宿荥阳》:“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郑州古称荥阳郡,荥阳郡包括新郑县,白居易时代虽已经没有此建制,但文人仍喜欢用荥阳指代郑州。这样“‘荥阳’就代表了或者代替了新郑县及其东郭宅”。

白居易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白鍠曾任巩县(今巩义市)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鍠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了新郑城西的东郭宅(今东郭寺村)。东郭寺村地势低洼,一度积水成患。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白居易在东郭宅得到一个容易居住的地方。

从小被称为神童

新郑也是白居易童年生活地。靳录说,白居易的祖父白鍠、父亲白季庚和外祖父都是诗人,白居易半岁时母亲就教他念字看画。在家庭的熏陶下,白居易五六岁学作诗,九岁通音律,十岁能解读诗书。据记载,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言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从这里可以看出白居易天赋之高,成熟之早,也显示白居易对语言文字的特殊感知力。元稹也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白居易小时候“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这些均能见证。

“白居易在新郑度过了他最美好的12年童年生活。”靳录介绍道。白居易12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其父白季庚便送儿子到符离避乱。从此,白居易就离开了故乡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终生不忘故里

白居易在新郑生活,年龄还小,体会不到生活的辛酸和做人的艰难,对新郑记忆最多的是家乡河山的面貌。离开家乡,他仍终生不忘故里。《宿荥阳》中白居易把新郑称为故里、乡曲,新郑成了和下邽、符离、洛阳一样,在白居易心里占有重要地位,让他毕生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地方。

起初,他游学苏北、江南各地,在他的诗里充满了浓浓乡情:“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朱陈村》);“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元和六年(811年)十月,为了迁葬祖父、祖母、外祖母、父亲等亲人,40岁的白居易在襄阳、符离等地奔波劳顿,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里新郑,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虽然并没有留下诗篇,但是我们仍然从他经过中牟时写的《板桥路》中看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大和元年(827年),56岁的诗人从苏州卸任回洛阳途中,特意取道新郑,在溱洧水河边流连,浓浓乡情也随之涌上笔端:“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他在东郭宅住了一个晚上,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儿时情景,历历在目,恋乡深情,溢于言表:“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此后,诗人虽然没有再回故里,但是故乡的优美风光、丰富物产、历史名人、郑风名诗等时时出现在他思乡的梦中,并在他的诗篇中得到充分展现。在他的许多诗篇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关键词:轩辕、郑国、子产、东里、遗爱、张良、留侯、溱洧、郑风、东郭、枣树等,都留着故里的深深烙印。

会昌六年(846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居易写下了《醉吟先生墓志铭》,仍然不忘故里:“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

文化园传承居易文化

虽然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后人仍然缅怀这位出生在新郑故土上的大诗人。在东郭寺村,每年的正月二十白居易诞辰这天,群众自发组织,共同祭拜白居易,并自发修复东郭宅仿唐门楼、围墙和福胜寺天王殿,竖立白居易雕像和白居易故里等标志牌。

在辛店镇现在还保存有白鍠墓、乐天祠等与白居易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存。在辛店镇辛店村,这里还留下了很多白氏后裔,并建有白氏祠堂。白氏第52代后裔白丙辰对记者说,该村的白姓均是白居易后裔,目前村里白氏后裔已延续到第58代,有很多迁往全国各地。白丙辰说,白氏祠堂建于明朝,后经历战火损坏严重,清朝时期白氏后人又重新修建。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拜祖庙会,很多全国各地的白氏后人都聚集于此,延续至今。

如今,为进一步挖掘白居易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新郑市于2012年启动了白居易故里文化园项目。该文化园位于轩辕大道南侧、乐天大道西侧,白氏后人多聚居于附近。文化园以深度挖掘、表现名人文化、唐诗文化、姓氏文化为基础,以仿古建筑、文物展示为主题,以特色民俗风情为烘托,以白居易纪念馆、白居易故居、公众休闲广场(即乐天广场)及展示白居易生平和其文学作品的景观小品等为主要内容,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文化体验、修学休闲等为一体,全面展示白居易的生平及灿烂辉煌的一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2952 2015-08-28 00:00:00 五 穿越新郑,“偶遇”白居易KeywordPh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