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TOP学习 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一科学规划
高考胸有成竹
适应“小升初”
那都“不是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学方式改变、学科增多
作业量大,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适应“小升初”
那都“不是事”

教学方式改变、学科增多

作业量大,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适应“小升初”

那都“不是事”

新初一

小学毕业意味着初中的学习生活接着开始。随着初中与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方式重心变化、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因为一时无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导致成绩下滑。因此,掌握一些技巧,尽快适应“小升初”,适应初中新生活,对顺利度过3年初中生活意义重大。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学会制订好科目的学习规划

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所学科目突然增多。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科目多出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几大学科。其中,考试科目直接由原来的语、数、外3门增加为语数外、政史、理化等多门。这对于小学时还非常轻松的学习生活,突然变得紧张,如不能赶快适应就会手足无措,时间一长,必会导致学习跟不上。

马上就要升入初二的学生赵涛告诉记者,初一刚开学时,因为科目猛然增多了不少,时间上感觉不够用,在头一个月里,学习上总是感觉比较累,明显觉得课堂和做作业有些吃力。

“老师上课也不像小学老师,对一个知识点反复讲,现在,虽说初中老师课讲得好也慢,但肯定不像小学老师那样,直到我们听懂为止。课下就需要自己花点时间,看书或问同学和老师来解决不懂的知识点,时间就很紧张。”高二学生小许回忆起4年前的初一学习,感受最深就是“时间紧”和“不适应”。

针对这些状况,从事化学教学多年的龚秋生老师表示,“小升初”的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即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会规划:规划每一学科学习时间,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规划每周的学习时间,规划好劳逸结合。

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除了学科增加和学习时间的紧张外,另外让初入初中孩子必须改变的就是学习方式,即“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科的增加,学习也自然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对能力的要求。”教初中化学的秦老师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靠老师的安排,学生只是做好写字、背课文等老师下达的简单“学习指令”,然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和家庭作业就可以了。

在他看来,在初中,老师更多的只是一种提示,然后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一天学有几门课,作业累积多,然后就是隐性的必须完成的作业,如记英语单词、背课文、预习、做些课外题等,只有做好了这些,才会不欠“学习账”。

“学生要尽快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否则不到一周,就有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龚秋生老师认为,要做好这一点,必须把握好几个主要学习环节:即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回家复习。做好这3个环节,学习成绩想不提升都难。

初一就要把偏科补上去

以后的教育改革方向不再分文理科,无论是谁都得考完所有学的科目,这对将来参加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尤为重要。

但家长和老师在小学时往往对孩子的“偏科”现象不太重视,总觉得小学的偏科不碍事,到了初中或高中后,想法补一补就上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

在数学老师丁志强看来,小学生如果过于偏科,上了初中一定要用心纠正偏科的坏习惯,否则弱科就不太容易跟上来了。原因很简单:在知识结构层面,初中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因此需要学习行为具有连贯性,环环相扣,刚开始因为偏科不好好学,以后想撵上来“比登天还难”。

“从初一时开始,就不能有偏科的现象。如果你喜欢数学或不喜欢语文了,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给纠正过来。”丁老师提醒说,一是跟孩子分析偏科的危害性,二是在学习时间上多向弱科倾斜,三是帮孩子树立学好偏科的信心。更主要的是要利用初一学习相对宽松等因素,从多方面创造补好弱科的条件,不然到了初二或初三想补上去就难了,至于高中后才想起补缺科,就太晚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3464 2015-09-01 00:00:00 二 适应“小升初”<BR/>那都“不是事”KeywordPh教学方式改变、学科增多
作业量大,由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