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播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兵
老乡一句话
让乞讨5年的他毅然去参军
想在远处 干在实处
慈悲为怀 善行天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想在远处 干在实处
——记登封市政协委员董桂凡

耳顺之年的他看起来依旧有着坚毅睿智的眼神,雷厉风行的作风;他是一个实干民营企业家,被职工誉为“仁义当家人”,他就是登封市政协委员董桂凡。登封播报 胡建邦 付文龙 文/图

志在千里 敢想敢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董桂凡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也许,正是因为他年轻的心态,才会有事业上的千里云展。

1953年,董桂凡出生在大冶镇牙山村,在家中排行老大。14岁就外出打工,家里的生计靠他一个人担着。17岁到部队参军,4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复员后陆续在煤矿、电厂工作。在部队负责电气维修等工作,1980年回到老家大冶做起了电气维修行业,一干就是8年。

1988年,大冶牙山煤矿不景气,为了挽救这个企业,镇政府决定进行整体转让。董桂凡得知消息后,通过努力,获得了煤矿整体转让的生产经营权。

排除万难 扭亏为盈

1991年,董桂凡与台商合作,共同筹建了周山煤矿。不料,却因为煤炭含硫量太高无法使用,投资的钱打了水漂,董桂凡也因此欠下不少债款。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凭借着一股志在千里的气魄,1999年,董桂凡经多方筹措资金,承包一处煤矿。“当时煤矿形势不景气,17个月没有给工人发工资,也多亏了这些得力的助手们,对我不离不弃。”董桂凡很是激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2000年春节期间,销售1000多吨煤。趁热打铁,他派遣工人外出学习技术的同时,又陆续收购3个矿产,并对矿井进行改造,安装液压支柱,大大提高了采矿安全系数。通过一系列改革,煤矿就扭亏为盈,煤炭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在大冶修建变电站,解决了大冶煤矿双回路供电。

一种荣誉 一种责任

“一枝一叶总关情,纳谏如流系政协”。熟悉董桂凡的人都知道,这个政协委员敢讲真话、实话,是一个不怕得罪人的人。董桂凡说:“政协委员应该上为党政排忧,下为百姓解难,才能做到不愧荣誉,不负重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3776 2015-09-02 00:00:00 三 想在远处 干在实处KeywordPh——记登封市政协委员董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