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而不同 推动中原文化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 “和而不同”理念充满东方智慧 ——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杜维明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立足本届论坛主题“和而不同”,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智慧。 他说,“和而不同”的对立面就是同,“和而不同”的必要条件便是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这种具有东方智慧的哲学思维。过去30年,以儒家伦理为主的亚洲价值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讨论。儒家价值的核心“仁义礼智信”,都是普世价值,可以和西方普世价值“理想、自由、平等”进行平等互惠的对话。 杜维明说,儒家传统是地道的学习文明。儒家学习的方式以对话为主。单向的说教,被动的接受,或一言堂都不符合儒家的教学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体现了儒家沟通伦理的基本原则。 中国是有着5000年以上长远记忆的国家,在经历170余年的坎坷发展后,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文化、学术、思想发生原创性突破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儒家以及整个中华文化传统在文明对话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并为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和贡献思路的时刻。“未来的文明发展,不可能是单边一元的,而必然是多元多样的,这多元多样的世界文明,是互相理解、对话的。” 嵩山论坛架起文明共融之桥 ——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丁奎淞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丁奎淞表示,人类历史本身就是多种文明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的过程,本届嵩山论坛将“和而不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主题,展示了论坛的国际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文明融合之桥。 丁奎淞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构成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人类应携手推进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让文明对话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让世界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加绚丽的未来。 “嵩山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年会,是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一座文明共融之桥。”丁奎淞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利益多元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维护者,中国通过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主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此次论坛邀请来位于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意大利客人,双方围绕经贸、文化交流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使得中意友好合作关系更上一个台阶,使得这种文明对话初战告捷。 回到心灵安顿的地方 ——访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乔清举 “和而不同,这个论坛的主题太好了。站在登封,天地之中,有一种故乡的感觉。”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乔清举开门见山表达着对郑州的“家乡情怀”。乔清举说,在登封这两天的研讨,自己收获很多,特别是心灵上的触动,“这是我心灵安顿的地方。”“我要说,在这里感受最多的还是伟大而又深情的乡情。在这种乡情背后,则有饱含哲学的感染力。”他认为,和而不同与河南大地有着紧密联系,“和”与“不同”的辩证哲学思想是在孔子论语中提出来的,它的观点与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此外,道家中这样的观点也很多,而老子也是河南人,后来的商丘人庄子也在自己的观点中谈到了这些问题。这充分说明,和而不同的思想与河南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河南对传统文化的贡献。 乔清举还表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规则,也是一种国际原则。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代表了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是一种矛盾但也是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力量。而在对外交流上,中国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自始至终一直是和外界国度、文化进行着广泛交往。尤其是在中欧交流方面,早期欧洲传教士在给中国带来西方科学学科的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带回了欧洲,从而促进双方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是要通过“一带一路”,延续和扩大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实现中西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共赢。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