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嵩山论剑 嵩山论坛2015年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尊重生命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尊重生命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而不同是处世大智慧,平等基础上对话就会和谐

尊重生命是世界性共识

——访国际哲学学院主席、土耳其马尔提普大学教授约安娜·库苏拉迪

“人文主义不管包括了多少概念,它最关注的还是人类的价值,即人作为一种物种的价值。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物种,其差异主要来自对人类价值的认知和定义上。”约安娜·库苏拉迪认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人类价值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其他人。但是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用到通用的道德原则,比如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等。幸运的是,现在这些道德原则放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能得到共鸣和认同。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生命的保护,是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如何保护人类生命,是所有人、所有国家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人类共同携手、共同面对的困境。全球化让所有人的命运变得息息相关,这次论坛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就是关注贫困,消除贫困,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让所有人都得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唯如此,我们才能说,我们在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约安娜·库苏拉迪说。

大运河见证文化多样性

——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

“中国大运河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如何把握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特性?如何针对不同形态制订不同保护策略?”12日,在嵩山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见。

他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技术要素错综复杂,这对工程设计者、施工者水平提出很高要求。大运河的建造和使用反映了古人利用超大工程创建人类新水系的能力,堪称人类伟大工程,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非技术遗产与经济、政治发生直接联系,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于此,形成众多文化结点,这些结点又刺激和促进运河沿线区域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因大运河工程而兴盛繁荣的产业和行业,因大运河工程而建造的祭祀纪念性建筑及其他遗址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直接或间接见证大运河的历史,而且影响着沿线区域的历史进程。面对中国大运河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不可仅重视工程成就,更要注重保护,这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张廷皓提出以上建议。

促进教育领域深度交流

——访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副校长卢易吉·菲立切

“我是第一次来登封,第一次参加嵩山论坛,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震撼。以嵩山论坛为契机,今后,我们非常希望与河南加强教育交流合作,希望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到我们学校交流学习。”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副校长卢易吉·菲立切开门见山地说。

据了解,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于1972年建校,坐落于意大利科森扎省,是教育部最早开始公派留学的著名公立大学。我国于1978年即向卡拉布里亚大学派出首批公派留学生,并从2003年以来,每年派出20~30名中国学生攻读该校药学、经济、工程建筑及其他专业。“目前,我们大学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架起了意大利与中国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这次来河南,我们希望与河南多所大学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教育领域深度交流合作。我们学校拥有人文、工程等多个院系,可与河南教育界加强文化及工程技术领域学术研讨交流。”

写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曾见证着东西方经济文化最初的交流和共融。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与意大利的合作交流将更加深入。卢易吉·菲立切说,意大利推出了国际性留学项目,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国很多省份都能申请。中国与意大利历史都很悠久,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非常希望双方能加强交流与合作。

如何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访河南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申申

李申申教授一直潜心于研究中外教育史,衣着朴素,虽然已67岁,但一讲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她就精神倍增。“这和我这些年的研究有关系,尤其是近十几年,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了和而不同如何运用到接人待物、为人处世中,提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和而不同是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李教授说,首先,它是用整体的眼光来看问题,它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涉及各个方面,比如涉及自然界,也涉及人们本身,涉及个体也涉及他人,涉及本民族也涉及其他民族。“以整体的眼光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就比较正确。”其次,它是用平等的眼光看问题。李教授说,凡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就会产生和谐。从和而不同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我这个民族,我要生存,我要追逐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生存,其他民族的利益,我们就可以在保持自己各自不同的个性、信仰的基础上产生和谐的共同的追求。”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在不断地探讨中,从娃娃开始,在青年人中间,逐渐把我们的文化传承起来,张扬开去。民间现在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机构、组织,各个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这是好的苗头。”李教授说,“再者,要有自觉和担当精神,我觉得我们高等教育对年轻人的教育大有希望,我们的国民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大有希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5799 2015-09-14 00:00:00 一 尊重生命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KeywordPh和而不同是处世大智慧,平等基础上对话就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