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TOP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慈善总会快孕直通车启动
■医疗快递
御寒凉、防凉燥
秋分养生重“平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御寒凉、防凉燥
秋分养生重“平衡”

御寒凉、防凉燥

秋分养生重“平衡”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今日,终于迎来了“秋分”节气,这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自“秋分”开始,逐渐日短夜长、阴盛阳衰。天气逐渐变冷,秋燥也从初秋的温燥变成深秋的凉燥。专家提醒,此时细菌极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郑州晚报记者 蒋晓蕾

秋凉起,早晚御寒凉

“有些人觉得,没有入冬,这时候凉根本不算什么。”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宏告诉记者,到了寒冬腊月,大家自然知道防寒的重要性,而恰恰在这种天气逐渐变凉的初始时节最容易掉以轻心,一旦不注意保暖,就会频繁着凉。

“在这个节气里,气温并不会很低,甚至中午的气温还适合穿短袖衣装,可是早晚气温会与中午相差很大。”张宏指出,往年每到这个季节,医院门诊就会有很多感冒的患者,他们都是因为忽视了早晚的寒凉而反复感冒、迁延难愈。因此一早一晚注意防寒尤为重要,他建议,早晚务必穿长袖长裤。

秋风到,凉燥需提防

到了秋季,燥邪开始肆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史秀莲指出,中医根据时令及发病特点,将燥邪分为两种,一种是温燥,一种是凉燥。温燥,就是初秋时节气温尚高,此时的燥邪致病多呈热性。凉燥,是指深秋时节气温下降,此时燥邪致病又呈现寒性。“凉燥致病的特点多为恶寒、口干、眼目干涩瘙痒、咽干、干咳等。凉燥患者有的表现为长时间的干咳不愈,咽喉有少量黏稠痰液难以咳出。”

天气渐寒,提防凉燥的首要办法是防寒,其次才是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常见的生津润燥食物有梨、白萝卜、荸荠、百合、甘蔗、橄榄等,它们都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的作用。

秋季干,宜食生津粥

秋分后,也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护和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引发相关疾病。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另外,秋天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饮食调养方面,张宏建议多喝水,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百合、银耳、粳米均是生津养肺润燥之品,枸杞性温且能补肝肾之阴,四者相配能抵御凉燥。

多运动,秋冻有技巧

健肺润津运动也是此时节的首选。张宏称,今年秋凉较往年早,所以运动就不宜过早了,每天最好太阳升起来后才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不宜过早或过晚。

“秋冻不是简单地穿衣服赤膊露体。”对于秋冻,他指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时间:早晚不宜冻,饱餐之后不宜冻。

人群:最适合秋冻的人群是青壮年。儿童、老年人和部分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老慢支”等)不适宜秋冻。

部位:身体有3个部位一定不能冻。一是腹部,有胃病史的人和经期女性更应注意;二是头部,头颈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三是足部,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而全身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内外:秋冻并非吃冷面、瓜果等,而在于衣着与运动。比如适当少穿一件衣,比如坚持冷水洗脸等,但应注意,冷水浴等行为中秋以后就不可贸然进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7612 2015-09-23 00:00:00 三 御寒凉、防凉燥<BR/>秋分养生重“平衡”KeywordPh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