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2版:新郑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甘做辖区“守护神”
争当警队“排头兵”
移民村里好“警察”
大家“有事找海霞”
牺牲小家为大家
警徽熠熠闪光辉
老牛自知夕阳晚
无需扬鞭自奋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牛自知夕阳晚
无需扬鞭自奋蹄
——记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侯永明

老牛自知夕阳晚

无需扬鞭自奋蹄

在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59岁的侯永明依然忙碌在厚厚的卷宗前,身边依然围着几位一心想“拜师学艺”的年轻刑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1998年从新郑市公安局其他岗位调入刑侦大队以来,侯永明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岗位,再也没离开过。如今,他已是全郑州市工作在刑侦一线年纪最大的民警。 记者 杨宜锦 文/图

业务能力无人能比 细枝末节是破案秘诀

在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侯永明常被人尊称为“侯导”。这一声“侯导”饱含着大家对侯永明的敬重,这份敬重不是因为他的年长,也不是因为他曾经当过教导员,而是因为大家对他业务能力的由衷敬佩。

由于业务能力突出、预审经验丰富,又有老同志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命案的预审、起诉一直由他负责。每有大案未破,侯永亮便会时时刻刻琢磨案子的每一个细节:“破案的关键就在于厘清每一个细枝末节,犯罪嫌疑人往往不会很痛快地把作案过程讲出来,隐瞒的往往都是细微之处。在侯永明的床头,固定放着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躺在床上每琢磨出一个问题,他都要第一时间坐起来、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细节经常都是一闪而过,不记下来第二天醒来就想不起来了。”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侯永明养成了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习惯。“审讯时,犯罪嫌疑人一个眼神或者手上一个轻微的动作,我都能判决出他的心理状态。抓住这些小动作,往往能够让审讯出奇的顺利。”

大家也都知道“侯导”有一个宝贝,那就是他那几十年都没有断过的工作日记,大家也都把“侯导”的工作日记称为“破案宝典”。“虽然现在有专门的人制作现场图,但每次我都要自己重新制作一份现场图,仔细分析,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赤子之情风范可鉴 奉献刑侦一线无怨无悔

从警30年来,侯永明兢兢业业、勤于探索、敏于思考,参与破获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没人能够数得过来,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在他面前个个俯首认罪,经他办理的刑事案件多次被评为最优案件。但是侯永明同志从来没有向领导讲过条件、提过要求,不图名不争利,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刑侦第一线上。“如果想挣钱,我多的是机会,但人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应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侯永明说。

侯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后在领导一再催促下才到北京做了手术,至今他仍需要吃药来维持身体,他的妻子身患癌症需要家人照顾,可他常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是他唯一的选择。

谈及遗憾,侯永明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愧疚:“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作为一名刑警,侯永明没有上下班时间,无论什么时候接到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局里,为了破案,常常一周甚至20多天无法回家,老伴儿和孩子以前还会有埋怨,后来渐渐也都能理解与支持了。

“吃自己的小米,磨自己的鞋底”。17年来,尽管刑侦大队来了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尽管当年跟着他偷师学艺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是40多岁的业务骨干,可59岁的侯永明依然是大家眼中亲切的“侯导”,依然在和年轻刑警们一起分析案情,每天身边依然围绕着三四位年轻民警……“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工作,因此我也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朴实的话语却闪烁着一位老刑警的赤子之情与满腔热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8044 2015-09-24 00:00:00 四 老牛自知夕阳晚<BR/>无需扬鞭自奋蹄KeywordPh——记新郑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侯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