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常年在外工作的你一定要记得回家看看,看看日渐年迈的父母。无论你在哪里,家才是我们的避风港。正是有了父母的殷殷期望,我们才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佳绩。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中秋节特别报道·忆中秋,来看看大家记忆中的这个盛大节日。 新密播报 张佳鑫 杨慧娟 魏亚楠 文/图 工作后第1次在家过节 才知陪伴就是团圆 “核桃、花生仁、葡萄干、黑芝麻、瓜子仁、冰糖都准备好啦。”中秋将至,家住西大街的张冰分享了他们家别有一番风味的中秋故事。 张冰以前每年中秋节都是在外地打工,没有好好陪伴家人,当初也年轻,只想着赚钱,逢年过节能不回来就不回来,过节也是打个电话草草应付一下家人,仗着年轻,不知道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时光。 张冰这是近几年第一次在家里过中秋节。她表示只是待在家人身边就让她觉得幸福感倍增。“我这次在家过中秋节,更让我知道了家人的重要性。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我总是忙,没有在他们身上付出太多。这次我想亲手为他们做月饼,我也特地让爷爷奶奶参与进来,希望我们一起过一个更加温馨的中秋节。” 想起来一起做月饼,张冰呵呵直笑:“我们3个在厨房里忙活开了,爷爷负责递送各种材料,奶奶一直在我耳边指挥‘再拿过来一些核桃仁,芝麻撒均匀一些,香油撒太多了’。突然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第一次烤出来了8块月饼,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卖相很不错,吃在嘴里味道也非常香甜,爷爷和奶奶也心情大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们的高兴是最让我满意的事情。 陪伴爷爷奶奶做月饼真的是很温馨的事。张冰说,虽然现在的月饼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但是她这次陪伴爷爷奶奶亲手做的月饼吃起来更能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气氛。 充满玉米香气的中秋味道 “比起现在的中秋节,以前更热闹。到了中秋节那天,我的儿女都领着自己的孩子回我们的大院子,他们回来不仅是为了看望我们,也要给我们收庄稼。八月十五不仅仅是中秋节,还是丰收的日子啊。”张奶奶回忆了之前中秋时光。 张奶奶今年85岁了,身体依旧硬朗。她表示以往每年八月十五对于他们家人来说更多是丰收的喜悦。 张奶奶告诉记者,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养了5个孩子,“往日没吃的,一到中秋节,玉米便是他们一家中秋节不可少的味道”。在张奶奶的记忆里,中秋节既充满着团圆与丰收。当年即使劳作辛苦,但辛苦后团聚的日子也是格外幸福与珍贵。 张奶奶现在在县城大儿子的家里住,原来以前的老家拆迁了,地也不种了,张奶奶说:“现在年纪大了净享清福了,不用再辛苦地让他们干活,心也不累了,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过节方式。小孙子孙女也都大了,每年回来陪我说说话,这就很满足了。” 张奶奶心态很好,她表示只希望自己和老伴身体健康,不给子女添麻烦,在以后中秋节还能和儿女子孙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怀念手工做月饼的年代 期待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家住平陌镇的老人陈梅兰,今年87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身子健朗。她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很兴奋、亲切。拉拉家常,回起过去,显然对她来说是很愉快的。 陈梅兰一直住在儿子家,不仅儿孙满堂,而且五世同堂,她幸福的事情无疑就是和家人聚在一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现在来讲是遥远的,而在陈梅兰记忆里,那是美好的岁月。尽管好多年过去了,她回忆起来却很轻松。 “在那个年代,是很重视中秋节的,都是提前一个月就做准备,家族里的很多人聚在一起,天天忙着做月饼。月饼都是手工做的,和一大堆面,花很长时间揉,里面放些冰糖、花生等,然后慢慢烘烤,这就是传统的五仁月饼。制作不麻烦,过程很享受。做成大批月饼后,一部分留着过节吃,另外的用来串亲戚。”或许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提起存封在记忆深处的往事了,此时陈梅兰眼泛泪光。 如今的中秋节,月饼花样繁多。对陈梅兰来说,却少了当年自家手工做出的美味,怀念一家人一起做月饼,在院子里摆上几桌,开心地吃顿饭。 中秋就要陪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21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屏市场附近一家做床垫的门市房内,见到了来自周口的崔新义。提起中秋节,他感叹道,八几年就来新密了,当时自己还是个小伙子呢,现在都快五十了。后来一直忙于做生意,也很少回老家。在新密生活得很稳定,基本上都是和老婆孩子一起在新密过节。 崔新义回想,曾经的节日都是热闹非凡,一大家子10多个人会忙一整天,有说有笑的,做很多好吃的东西,晚上坐在院子里赏月,真的挺享受。从崔新义的神情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怀恋。 “家里有3个孩子,也都是在新密长大的,前几年还好,一家五口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现在他们几个都去外地上大学了,八月十五不一定都回来陪我们的。你看,这个就是家里的老大,老二是女儿,这个是老三。”崔新义找到照片,给记者介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要过中秋节了,崔新义前几天就已经和孩子们商量好要旅行过节。由于平时生意忙,走不开。正好家里的老大在湖南长沙上学,不想孩子放假几天来回路途劳顿,自己也很久没有出远门了,崔新义就想一家人齐聚长沙,好好地游玩一次。他认为中秋节就得团圆,要仔细规划,创造条件和家人一起过。 重拾儿时院落里的中秋快乐记忆 “现在过中秋节,不再是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也不再是那种单纯的快乐。”家住矿务局的曾冬阳女士说起过中秋节,一脸的平静,年龄的增长似乎让她已经习惯了中秋节节味儿在慢慢变淡。 回忆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曾女士的眼中充满了回忆与幸福。“我妈妈信佛,小时候在老家过节,不管什么节日,每次都特别隆重。”曾女士回忆道,“就像中秋节那天,一早就开始忙活,准备晚上摆的供品,有肉,有点心馒头,有水果,当然少不了月饼。” “那个时候刚流行新月饼,什么蛋黄月饼、凤梨月饼。月饼都是我和姐姐抢着吃的,我吃到蛋黄月饼就会叫姐姐:‘姐,来尝尝我的月饼,蛋黄馅儿的,超好吃。’姐姐要是吃到新月饼,也会叫我尝尝。那个时候虽然日子没有现在过得好,但却是很快乐的。”曾女士说。 曾女士今年刚结婚,现在仍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新婚没多久就是中秋节,她还是很期待的,说:“结婚后第一次在自己新家过中秋,还是有点想爸妈的,不过昨晚已经回娘家看过他们了。” 曾女士是第一次跟老公的一家人一起过中秋,显然很开心,并幸福地说:“老公在新密市本地上班,每天下班就回家,等中秋那天,我们就一起去婆婆那里吃团圆饭,希望以后每年的中秋全家都能团团圆圆。”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