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又见电梯“吃人”,教训仍需直视
“男德班”遇冷,理念可期方式存疑
微话题
反思“天价虾”不能止于黄金周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见电梯“吃人”,教训仍需直视

有此一说

10月8日,重庆轨道交通红旗河沟站一个小孩被电动扶梯卡住。孩子母亲和另一个孩子在旁边哭。车站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救援,但孩子最终还是不幸身亡。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05版)

此前,电梯“吃人”事件已经频频发生。为了保障安全,相关部门曾要求各地汲取教训。而一些电梯使用者、管理者等,也在不断完善设计、整改隐患、加强管理。在此背景下,重庆轨道交通红旗河沟站再次发生电梯“吃人”事故,实在让人遗憾,催人反思。

首先,一些家长本不该出现的疏忽大意让人痛心。未成年的孩子大多没有行为能力,更不具备判定安全与危险的自主意识,其本就不应该单独坐电梯等。特别是孩子往往都会好奇,难免会在电梯边玩耍,甚至有意去动电梯相关设备。此时,孩子的家长,包括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等,时刻陪伴,及时制止,或者看护好自己的孩子,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最有效办法。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不少相关事故中,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家长特别是年轻父母,因为疏忽、玩手机,将孩子忘在了商场、车内、高速服务区等,结果导致相关悲剧发生。拿重庆此次事件来说,孩子到底是如何被夹住的?事发之时,孩子的父母等监护人都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其次,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一些电梯等设备的管理者明显也存在疏忽大意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比如重庆此次事故中,孩子被夹在电梯扶手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中,不管孩子是被扶手上的履带带进去的,还是自己钻进去的,这个夹角的存在明显都是一个安全隐患,而且相关管理者也没有设置警示,更没有在设计上安装必要防护。再比如,前不久,某商场也曾发生类似事故,一名小孩在电梯扶手边玩耍,因为趴在扶手上,被履带带起,结果坠落楼下。假如电梯扶手上不停转动的履带能够有“防止小孩把玩”的相关设计与管理措施,此类悲剧自然也就可以避免。

一些电梯乘客特别是没有看护好孩子的家长等,其可能是有责任的。但乘客明显不是专业人员,也很难看见隐患,甚至无法预见到危险。但相关商场、地铁管理者,特别是相关电梯生产者、安装者、维护者等,却明显是专业的,是可以将相关隐患及时消除,以避免悲剧发生的。但频发的电梯事故无疑告诉我们:一些电梯使用者、管理者、维护者等,其明显还有不重视安全、不尽管理责任等问题。比如对小隐患、小概率问题不重视,比如针对大人设计与管理,忽略小孩等特殊乘客等。对此,相关电梯管理者等,显然还需要举一反三,铭记血的教训。□北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9782 2015-10-09 00:00:00 五 又见电梯“吃人”,教训仍需直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