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年发了工资第二天
才有钱去拍“订婚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年发了工资第二天
才有钱去拍“订婚照”
听听这对老夫妇的婚姻观:
“闪婚”“闪离”对感情太不负责

当年发了工资第二天

才有钱去拍“订婚照”

听听这对老夫妇的婚姻观:

“闪婚”“闪离”对感情太不负责

结婚40年是红宝石婚,45年是蓝宝石婚,50年为金婚。

张时平和刘献华夫妇,今年结婚整整41年了,正从红宝石向蓝宝石进发。他们的婚姻越来越坚固,他们的感情历久而弥新。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实习生 肖开帆 文/图

他们的异地恋 非常远又很近

像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婚恋方式一样,张时平和刘献华也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

第一次见面是在介绍人的家里,这是刘献华第一次见到张时平,但是她很快就被这个大高个儿、长相憨厚、穿着朴实的小伙子吸引了。她一直认为找终身伴侣一定得找个老实的。通过简单地交谈,她更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理想中的对象。这天他俩聊了很久,天色已晚,最后张时平主动提出要送刘献华回家。介绍人家在西郊,刘献华家在东郊,他们走着说着话,不知不觉走了十几里地,谁也没觉得累。

当时张时平在西郊电器厂上班,而刘献华在平顶山电厂上班,这次短暂会面后,两人便匆匆分离了。那个年代没有电话,两个人平时的交流就是靠写信,异地恋距离非常远,但他们的心一直贴得很近。逢年过节或者出差有事的时候,刘献华才能回到郑州一趟,两个人就约着一起逛公园,郑州的三大公园被他俩逛了好几遍,感情也越来越深,最终确定了关系。

两人第一张照片是“订婚照”

他们拍的第一张照片,并不是结婚照,而是“订婚照”。

刘献华说:“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两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困难,穷人没有什么讲究,也不注重形式上的东西。1974年6月份,我们有了结婚的打算,也想留个纪念,就趁着15号发工资,16号去拍了张照片。我们都是典型的‘月光族’,每个月每人30元的工资是全部的生活来源,所以只有在刚发了工资的时候才能去拍个照。”

之后没过多久,张时平和刘献华便领了结婚证,但因当时条件艰苦,一直没办一个像样的仪式。刘献华记得,也是在又发了工资的第二天,两人买了6斤糖,6斤苹果,代表甜甜蜜蜜、平平安安,把亲朋好友叫到自己家里聚一聚,就算举行结婚仪式了。好在当时张时平单位分的有房子,结婚后单位发了一个床板,一个桌子,两个凳子,家里又买了个床头,家具就算置办完了。那个年代最时兴的是“三转一响”( 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他们都买不起。后来经过两个人努力工作省吃俭用,慢慢才购置齐全。

结婚时很清贫 图的就是人

婚后第二年的冬天,张时平因为胃病住院了,刘献华请假从平顶山回来照顾他,当时正是寒冬,她经常要带着女儿、顶风冒雪去给丈夫送饭。要做手术的那一天,刘献华半夜就起来了,雪下太大根本不能骑车,几十里的路,她推着自行车上的女儿,蹚着雪一步一步走到了医院。到了医院,母女俩都成了雪人,护士看见了心疼,急忙把她的女儿抱进怀里暖和。刘献华和护士一起把张时平送进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几个小时后,张时平清醒过来,紧紧拉着一直守在手术门外的刘献华的手,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如同经历一场生离死别。

经过这件事情,他们更确定对方就是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刘献华说,他就是我的命。张时平的身体不好,每次上街都是刘献华骑着自行车,前面大梁上坐着女儿,后面带着他。刘献华看起来个子小小的,性格却很刚强,虽然夫妻俩两地分居,但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结婚后第三年,她才被调回郑州工作,夫妻俩终于团聚,他们更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幸福。

翻出老相册里的结婚照,刘献华感慨地说,结婚的时候我们都很清贫,我图的就是他这个人,跟他结婚,就是要跟他过一辈子。现在看报纸,经常说年轻人的离婚率高,还有什么“闪婚”、“闪离”,我觉得这样对感情太不负责了。婚姻是终身大事,是为了组建家庭,创造共同的幸福。无论什么年代,物质都是次要的,精神契合才最重要。两个人一定要志同道合,相濡以沫,选择了另一半,就是一辈子。

晒幸福“结婚照”

讲“郑州好故事”!

“晒晒我们的结婚照”

征文启事

结婚照是婚姻的证明,更是爱情的结晶,每一幅结婚照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不同时期的结婚照,是每个幸福家庭的恋爱婚姻、家教家风的侧面,记载着小两口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足迹。

从即日开始,本报将开展“晒晒我们的结婚照”征文活动,开辟相关栏目,请读者朋友晒出自己或父母、亲属的结婚照,并围绕照片讲故事,可以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子女讲父母的故事,还可以是父母讲子女的故事,或者是讲亲朋好友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深度反映一代人、一家人向往美好生活、传承家风家教、实现美好梦想的历程,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如果您有好照片和好故事,自己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联系本报,我们派记者和您联系,帮您记录。

如果您要投稿,请发电子邮件到如下邮箱:zyfasy@163.com

如果您要提供线索,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678

最后,希望广大读者支持本次活动,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晒幸福“结婚照”,讲“郑州好故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1079 2015-10-16 00:00:00 五 当年发了工资第二天<BR/>才有钱去拍“订婚照”KeywordPh听听这对老夫妇的婚姻观:
“闪婚”“闪离”对感情太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