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代文宗 世人称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欧阳修
一代文宗 世人称颂
欧阳修陵园大门
欧阳修墓
欧阳修名著《醉翁亭记》碑刻
欧阳修头像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葬于辛店镇欧阳寺村。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播报 巴明星 文/图

“画荻教子”千古传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为了生计,母亲郑氏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郑氏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芦苇),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她让欧阳修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欧阳修身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先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倡导古文影响大

早年,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为守旧派所排挤。王安石推行新政,因政见不合,辞官隐退。由于正直敢言,曾数次受到守旧势力诬陷。

欧阳修一生最为人注目的是学术成就。北宋时期,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倡导古文,其同时文士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皆积极响应,推动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欧阳修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等主张。他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精神,直接取法韩愈,但又摒弃韩文奇古奥僻的偏向,着重学习韩愈“文从字顺”、平易明白的一面,使宋文在韩愈、柳宗元以外,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推动散文在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前进。

欧阳修在散文、诗词、史传编纂方面都有巨大成就。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文学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他一生写了《秋声赋》《醉翁亭记》等500余篇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引人入胜。其最后一部作品《六一诗话》,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影响深远。他还创作了很多词,在宋初词坛上占一席重要的位置。

“包严欧宽”世人颂

包拯,老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大名可谓妇孺皆知。然而,在其后任职开封府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虽与包青天风格不同,但依然政绩卓著,名扬古今,而且民间有“包严欧宽”之说。

欧阳修与包拯两人年龄差不多,包拯大了8岁,包拯仁宗天圣五年(1027)考取进士,欧阳修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包公能进入开封府,还得到了欧阳修的推荐。

嘉祐元年(1056)春夏之交,黄淮一带水灾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写了封奏章认为,天灾不可免,关键在人为。现在朝中有一批庸官昏官,无所作为,应多选贤臣辅佐君王。欧阳修提议,池州的知州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包拯得到了欧阳修的推荐,以龙图阁学士权兼开封知府。

包拯1057年任开封知府,他性格刚毅,以威严为治,不徇私情。上自皇帝下至皇亲国戚、百官公卿一律不准以私求情。包拯为官的“清心直道”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崇敬,人称“包严”。欧阳修是包拯的继任知府,他行事低调,“一切循理,不事风采”,“民安其不扰”,同样把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人称“欧宽”。包拯以威名震动京城,欧阳修以宽简誉满朝野,均为行政长官的楷模。后来有人在开封府门两侧立起“包严”、“欧宽”两个牌坊。清代开封知府刘书元于东辕门外建“包欧二贤祠”,教育官员“严而思包严之道,宽而思欧宽之由”。

欧坟烟雨绘奇景

新郑市区西13公里辛店镇欧阳寺村,因为有了欧阳修陵园而名声在外。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欧阳修被宋神宗赐葬(宋代有关制度规定,朝中文武大臣死后必须葬于开封京畿500里以内)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他的儿孙也相继埋葬于此,逐渐形成了欧阳修的家族墓群。又因欧阳修墓前建有敕建寺院,称“欧坟寺”也称作“欧阳寺”,故村以寺而得名。

据欧阳修第36代后裔欧阳永乾介绍,欧阳寺村姓欧阳的都是欧阳修的守坟人,欧阳修有四个儿子,他们都是欧阳修大儿子的后裔。欧阳修葬在新郑后,从密县搬迁到这里是五门六户,约有三四十人,为照顾搬迁过来的欧氏后人,朝廷赦免该村800亩皇粮税。为纪念欧阳修,村里每年农历十月初十都要举行古会,延续至今。

欧阳寺村西北不远处即是欧阳修陵园。走进陵园,大门前蹲立两石狮,左环右顾,很是威严。门楣上方由欧阳修的后裔、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欧阳文忠公祠”横匾跃入眼帘。据新郑市欧阳修陵园管理所所长杜国年介绍,陵园占地万余平方米,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仿宋风格。主要由山门、中殿、大殿、东西配殿及墓冢组成。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建有垣墙包围。整个陵园肃穆庄重,品位很高,吸引了无数名士前来吊祭、拜谒。

中殿内矗立有明代的“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石碑和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祭文石刻。大殿有欧阳修的官服坐像,以供祭祀。西配殿内是他的生平简介壁画。东配殿内是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的石刻,弥足珍贵。

欧阳墓冢位于祠堂北侧,主要有欧阳修、夫人薛氏及子孙墓群组成。

欧阳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15米,并排右侧有薛夫人墓。欧阳修墓规模大,陵园内碑石林立、古树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如雨,景色壮观。被称为“欧坟烟雨”,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欧氏陵园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严重破坏,松柏被伐,碑碣流失,垣墙倒塌。1994年,在政府和有关人士资助下,又修葺一新。2000年被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欧阳修,新郑市在人民路与解放路交会处东北角建有欧阳修园,该园面积7300平方米,整个园区位于小土丘之上,园内道路平整洁净,松竹苍翠、广玉兰四季常青。一条青砖小径盘桓而上直至丘顶,丘顶较为平坦,设有水泥石凳和长廊,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好去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1174 2015-10-16 00:00:00 五 一代文宗 世人称颂KeywordPh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