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先秦诸子集大成 韩子思想耀后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韩非
先秦诸子集大成 韩子思想耀后人
位于人民路莲荷桥东南角的韩非园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 又称韩非子或韩子,河南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都城郑城(今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 又称韩非子或韩子,河南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都城郑城(今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史记》传说他是韩国的“诸公子”(太子之外的王子)。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是法家集大成者。其著有《韩非子》一书,共55篇10余万字。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播报 巴明星

师从荀子 报国无门

公元前约255年,韩非由故乡新郑只身出游、历经许多辗转,投在年及花甲的荀况门下,向这位儒学大师学习刑名法术之学。他没有承袭儒家思想,却传承了荀子的性恶论。他将诸子百家熔为一炉,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所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他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政治腐败,改革不力,积贫积弱,曾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报国无门,便退而著书。他怀着失落之感和慷慨之情论述推行法治的人和权重之人的尖锐矛盾,写出了《孤愤》篇;评析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主张法和术结合起来,写出了《定法》篇;针对当时各诸侯国存在的具体情况,指出危害国家的5种现象,写出了《五蠹》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他忧愤孤直而不容于世的愤懑。

为得韩非 秦兵伐韩

过了很长时间,韩非的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了《孤愤》《定法》《五蠹》等名篇之后,大加赞赏,说了一句特别感慨的话:“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谓推崇备至,仰慕至极。秦王嬴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廷尉李斯。李斯告诉嬴政这些是韩国人韩非的著作,同时告诉秦王,韩非性格耿直,又是韩国王室公子,从不做别国的谋士。

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兵攻打韩国,强迫韩王把韩非送往秦国。这时韩王安才知道韩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迫于秦国的武力威胁,只得送韩非去了秦国。

韩非到秦国后,得到秦王嬴政的重视。韩非首先上书《存韩》篇,说韩国30多年来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请秦王不要先发兵攻韩,应先派使臣结交楚国和魏国,派兵攻打赵国,得到赵国和魏国后,只要发一纸书便可得韩国。

李斯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他对秦王说:“韩国的存在是秦国的心腹大患。韩非能言善辩,好话连篇,是替韩国说话。他在韩国是个祸根,应该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根据秦国法令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韩非到秦国以后,又得罪了姚贾。姚贾为秦国立过功,深得秦王重用,被任命为上卿。韩非却向秦王说,姚贾出身不高贵,当过大盗,在赵国做官时被赶跑了,认为用这样的人是很不应该的,使得秦王很扫兴。事后秦王又向姚贾问起韩非,姚贾当然不会讲韩非的好话。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没有办法,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不久,秦王嬴政派人请韩非回都,才知韩非已死。

呼吁改革 倡导法治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大相反,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且归本于“黄老之学”。韩非总结法家3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

对于君主,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对于治国,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对于这些,韩非用“守株待兔”故事讽喻时政,说“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主张“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所谓五蠹,就是指: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所谓“八奸”,就是指:“同床”(君主妻妾),“在旁”(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父兄”(君主的叔侄兄弟),“养殃”(有意讨好君主的人),“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流行”(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威强”(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四方”(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防备他们。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政治主张和思想理论被封建统治阶级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在韩非死后,当时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韩子思想 经久流传

韩非死后,汉朝初年,有人把他的著作编订成册,这就是先秦时期集法家大成的著作《韩非子》。这部书现存55篇,10万余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据新郑市市志办靳录介绍,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进行巧妙说理。他的许多寓言,如“老马识途”“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细节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幽默,曲折感人,耐人寻味,脍炙人口,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给人们以智慧和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强的艺术美感。因而能够雅俗共赏,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2936 2015-10-23 00:00:00 五 先秦诸子集大成 韩子思想耀后人KeywordPh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