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4版:二七播报 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干了几十年的“老环卫”讲述酸甜苦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被称为“马路天使”
他们把马路当办公室,用扫把为城市添彩
干了几十年的“老环卫”讲述酸甜苦辣

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被称为“马路天使”

他们把马路当办公室,用扫把为城市添彩

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飞雪,我们都会在马路上看见一个个身穿橘黄色衣服,挥舞着扫把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10月26日是我省的第18个环卫工人节,记者采访了二七区环卫清洁服务总公司的4位环卫工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他们的酸甜苦辣。

记者 景静

■人物名片

吴建新:

1978年开始做环卫工

37年老环卫

“城市优秀美容师”

1960年出生的吴建新从1978年开始就做起了环卫工,从一线环卫工人到现在的管理层质检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城市优秀美容师”称号。

今年重点是扬尘治理工作,作为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环卫工作者,吴建新有着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现在工地是主要的尘土来源地之一,凌晨的时候,有些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工地没有清洗干净,轮胎上的泥对刚打扫好的路面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车辆未密闭或密闭不严就上路,当车辆驶过,大街上会遗落尘土,尤其是水泥罐车装的混凝土,掉到地上一干就非常难清扫,需要用铲子一点点地铲。

吴建新说:“希望建筑工地多注意这些细节,大家齐心合力维护好我们的环境。”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和技术的进步,现在有洒水车、雾炮车、干式吸尘车等机械化作业,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比以前轻松了许多,但街头巷尾的卫生还得靠人工一点一点地清扫。为了有效治理扬尘,每天洒水车要不间断地作业,人歇车不歇。吴建新师傅感慨地说:“我就是心疼水,很多地方干旱没有水,要是我们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那能节省下多少水啊!”

■人物名片

张喜英:

2002年开始做环卫工

刚来三天就不想干了

却坚持了13年

56岁的张喜英到2017年就要退休了,从2002年2月1日二七区环卫清洁服务总公司成立时来到这个队伍,起早贪黑,每天奋战在大街小巷。

“刚开始时很不习惯,觉得很丢人,干了三天就不想再干了,后来还是家人的鼓励才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想到却一直干到了现在。”张喜英害羞地说:“等我退休了,孩子结完婚家里没事了,我还要回来接着干。”

说起自己工作不被市民理解,张喜英感触很深。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在十字路口给在等候绿灯的车辆发广告,地上随处都是广告纸,张喜英上前阻止,小伙子说“你不就是个扫地的吗?管得着吗,你?”张喜英耐心地给他解释,可小伙子不但不听劝,还出言不逊,她最后拨打了110才解决此事。

张喜英说:“累点脏点都没事,最无奈的是刚扫完,就有人当着你的面儿随手把果皮、纸屑扔在马路上。最怕的是在机动车道上捡垃圾,有的车主车窗一摇就把烟头、饮料瓶扔了出来。”

有的商户把垃圾随意堆在马路边,张喜英上前提醒,他们就会说不然要你们这些环卫工干什么。刚开始被不讲理的市民斥责,她回家都要向丈夫诉苦,丈夫会心疼地要她辞了工作回家。

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后来习惯了,自己该怎么工作照旧怎么工作,把卫生打扫好就行。”张喜英笑着说。

■人物名片

张立秋:

1985年开始做环卫工

越干越有劲

我要和扫把打一辈子交道

“扫马路不仅锻炼体力,还锻炼眼力呢。”张立秋爽朗地说:“我就喜欢跑,越干越有劲,我还要和扫把打一辈子交道呢!”

从1985年开始,张立秋在一线工作20多年,后升为管理层,负责道路质量检验工作。退休后又被公司返聘,30年了,依旧对工作怀有无限的热忱。

以前在一线做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每天凌晨三点就要从家里出发上路打扫卫生,要不停地干10个小时左右。当问到累不累时,张立秋随口说道:“干了这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了。”

过年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可张立秋多年都没有陪伴家人过一个完整的春节。除夕夜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最集中的一个时段,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她就要出门去清理炮纸。

这两年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春节燃放鞭炮的明显少了,张立秋说:“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给我们的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郑州的天空变得更加蔚蓝。”

张立秋表示,作为管理层其实和一线员工的工作没有区别,甚至工作要更多更重,要不分早晚随时上路核查、指点道路清扫工作。虽然没有加班费,但为了让市民有个干净舒心的环境,张立秋经常自发加班加点工作。查看时发现哪儿没有清洁到位就随手给清理了,看到干干净净的路面,她说非常有成就感。

■人物名片

王珩:

2002年开始做环卫工

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

我们的环卫工人

作为一名一线经理,王珩的工作量很大,也很杂,对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招聘员工、清扫道路、处理事故等。王珩说:“我们不害怕检查,一个城市的干净与否不能只靠环卫工作者,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和支持环卫工人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

刚开始在卫生队时,王珩负责河医周边的工作,行人、机动车流量非常大,污染也就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工作。

后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公司任命为经理,王珩介绍说:“现在咱们工人年龄偏大,平均在50岁左右,年轻人是没有人愿意干这行的。再加上很多环卫工都是临时工,所以流动性很大,工资福利也一般,招工方面非常难。”

有的人世俗观念严重,对环卫工人等普通体力劳动者存在着偏见和歧视。一些司机遇到正在马路上作业的环卫工时不避让、不减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一些环卫工人被撞身亡或受伤。王珩激动地说:“希望广大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注意避让正在马路中间打扫的环卫工人。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在行经冰雪路面时要减速慢行,不仅自身安全,还能保障正在作业的环卫工人人身安全。同时,也希望市民不要随意丢弃杂物,降低环卫工人在道路上作业的危险性。”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4291 2015-10-29 00:00:00 四 干了几十年的“老环卫”讲述酸甜苦辣KeywordPh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被称为“马路天使”
他们把马路当办公室,用扫把为城市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