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5版:关爱“坚强哥” 我们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喜换新址
他们眼中的“坚强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们眼中的“坚强哥”:
闫福林病前在弹花间忙碌

在郑州晚报荥阳播报刊发了社会各界关爱“坚强哥”闫福林之后,有更多人希望了解“坚强哥”。为此,郑州晚报荥阳播报走进闫福林的家乡汜水镇汜水村,了解邻居等对他的认知。今天,郑州晚报荥阳播报刊发其中3人眼中的闫福林。

邻居杨红:

顾家的男人

“除了偶尔给家人买点肉,他从来舍不得花钱。”杨红自家经营的种子店紧挨着闫福林的弹花店,平日里,将闫家人生活的种种看在眼里,最大的感慨就是闫福林这个男人太顾家了,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在杨红的记忆里,闫福林每天都是一个自家做的大饼、一大碗稀饭、一点咸菜,凑合着吃完,就解决三餐了。闫福林的弹花店向来是只要有人来就开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弹将近十床棉被,但这些辛苦忙碌挣来的血汗钱都被闫福林小心地收起来。

弹花这项活是有季节性的,冬天每天人来人往弹棉花,生意红火,可是,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弹花店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有一单生意。冬天挣钱夏天花,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着这些钱了,因此,闫福林每分钱都要计算着花,在闫家,他是顶梁柱,是当家的。

“不管日子过得多难,他都希望尽可能地让家人过得好一点。”杨红告诉记者,因为家里贫穷,闫家一家人都是一分钱掰两半花,但闫福林隔段时间会买点肉回家,让母亲李大妮改善生活。“我们觉得闫福林一辈子受尽苦难,但他却觉得他母亲为了他们兄妹吃了很多苦。”

顾家的男人,这是了解闫福林的人共同的认知,这个身残志坚的男人每天旧破布、烂棉花挂在身上就成了衣服,粗茶淡饭、坚硬床板成了生活日常,但是杨红说,这么多年,她从未听过闫福林抱怨自己的命运,每天都笑呵呵的。

汜水村委主任:

身残志坚先进个人

张红军是荥阳市汜水镇汜水村村委主任,说到闫福林,他总说:“他是个好人。”

这些年,张红军见证了闫福林一家的不易,从一家五口相依为命到弟弟妹妹成年、成家;从堤口破旧的弹花店到镇西焕然一新的店面。看到闫福林又遭遇不幸,张红军说:“他这辈子太不容易了。”

当闫福林的弹花店还在堤口的时候,一到雨季河水就会上涨,张红军就和闫福林说让他抽空注意着水位情况,闫福林只说了一个字“中”。之后,闫福林每逢下雨就定时去查看水位,有情况就打电话汇报,每年雨季都如此。

村子里集资修好了贯穿村子中心的一条路,为了防止大车晚上偷偷通过压坏路面,需要派人看守。家在路边的闫福林又担负起晚上看路的任务。“福林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有时候整夜整夜的看,我们都说不要熬太晚,他说这不算啥。”张红军说。

闫福林虽然身体残疾,但是能够为村子出一份力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推辞,给整个村子注入一股正能量,每年都被评为“身残志坚”先进个人,“勤劳、坚强,这是他的精神,我们要一直学习。”

汜水村10组组长王录:

他的志气令我佩服

17岁双腿截肢,他没有消沉意志;残疾之后学习打铁,一次次摔倒,他没有放弃;经营弹花店,他拄着双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叫苦叫累……谈起闫福林的这些经历,荥阳市汜水镇汜水村10组组长王录说:“他是一个有志气有能力的人。”

王录说,闫福林17岁双腿被火车压断之后就开始打铁,因为太吃苦了,很多健全的人都不愿意做这份工作,闫福林坚持下来了。双腿残疾,闫福林只能坐着用双臂的力气,很多时候抡起锤头人就往后仰倒下去了。他慢慢锻炼手臂,越来越有力气才能控制不摔倒。当时,村子里谁家镰头、耙子坏了,拿去上个钉子之类的,闫福林从来不收钱。

闫福林弹棉花也有30年了,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前来弹花的客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踏实、可靠”。11月10日来弹花做被子的周女士说,她这十几年都是在这里弹的棉花,就是信任这家。王录告诉记者,只要是乡亲邻里找到闫福林,无论多早多晚他都二话不说开始弹,更不会因为耽误休息多收钱,而给乡亲们的价格也往往是合理的。因此,这些年,闫福林店里基本都是常客。

王录说,闫福林很忙碌,工作不按时间,一天十几个小时是常事,腿在地上磨出很厚的茧,“但是他从没想过依靠任何人,他的志气让我佩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7785 2015-11-12 00:00:00 四 他们眼中的“坚强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