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认可老板“哲学”的员工,该不该一辞了之?
“我不是局长”,担当去哪儿了
微话题
快递“黑名单”
应预留信用“修复期”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认可老板“哲学”的员工,该不该一辞了之?

社会评谈

21日晚,成都一家企业员工丁先生在一个微信培训群内“顶嘴”老板的“海参哲学”,随后被移出该群,并收到辞退短信。丁先生摸不着头脑:就因为海参哲学“顶嘴”领导而被开除?“职业素养和基础素养不达标,在群内不尊重规矩乱说话。”对于辞退丁先生的原因,该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如此告诉媒体记者。

(11月23日《成都商报》)

毫无疑问,和老板讨论企业哲学,甚至“顶嘴”,虽然并不是职场业务之内的话题,但由于双方的职场身份,决定了这样的交谈不可能只是一场内部友谊交流。更多的时候,从你个人的讨论态度中,能看出你对公司的理念。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能容下“顶嘴”下属的老板,多半不是因为他们雅量非常大,“宰相肚子能撑船”,而是因为敢“顶嘴”的员工,有两把刷子,敢于啃硬骨头。

因此,在这个有关行业经营哲学的讨论课题上,丁先生务实的做法是俯下身去学习他人长处。毕竟,作为一家企业的见习生,还不是面向老板对宏观问题滔滔不绝的时候。如果说丁先生的确对企业经营的哲学有独到见解,那不妨等个人给公司的贡献度更高时,再拿出来分享。道理很简单,当一个员工还没有展现出才华,却在企业微信培训群内针对老板的经营理念挑三拣四,把自己当成“琅琊榜”里的大才子,招来企业“缺乏职业素养”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

职场理念认同是职场的一条重要法则。成都丁先生所在这家公司有它自身的企业文化,丁先生如果在基本价值观上不认可这些,其实也就不适合这样一家企业。只不过,在公共舆论印象中,这种由价值观引发的离职现象,往往只关注到那些主动离职者。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丁先生这种“顶嘴”被辞退,虽同样是价值冲突,但由于是被辞,也就多了几分同情分。但说到底,市场经济中,只要不违背法律,这种辞退与被辞都是正常现象。

职场之中,你有你的职业理想,企业老板也有企业老板的职业理想。辞退一个“职业素养和基础素养不达标”,并且还喜欢和企业老板“顶嘴”的见习工,所需要保证的只是遵守《劳动法》的辞退程序,确保对方工作期间的法定报酬以及相关劳务合同所确定的企业责任,比如赔偿金。至于被辞的人感到委屈,其实对他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早早离开有理念冲突的企业,没准下一站能遇见更符合自己特点的地方,发挥出个人的真才实干。而这事儿变成网络舆论焦点,对老板来说也是一个启示,面对个性员工时,不妨多一点宽容心态,给足对方成长的时间。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0721 2015-11-24 00:00:00 二 不认可老板“哲学”的员工,该不该一辞了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