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向大气污染宣战 保卫“郑州蓝”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背水一战出重拳,郑州经开区铁腕治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背水一战出重拳,郑州经开区铁腕治污
要发展,也要青山绿水
经开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经开区处处是花园
洒水车道路保洁中

2015年,对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来说是艰难的一年,而经开区尤为艰难。2015年,郑州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经开区兴建项目在全市占有较重比例,140个大大小小的工地在此开工的同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繁荣,还有繁重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近日,记者走进经开区,亲身体会经开人与大气雾霾“战斗”的苦与乐。郑州晚报记者 王赛华 文/图

经开区飞速发展,“一年添三星”创造奇迹

经开区始建于1993年,2000年2月获批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面积15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A、B两区)、省级国际物流园区两个专业园区,也有6个办事处53个行政村(社区)。拥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全区聚集各类企业300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05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项目29个;世界500强企业36家,占全省的40%以上。目前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和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省、市重点开放平台。连续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先进产业集聚区”和“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是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间,是经开区飞速发展的5年,预计到2015年底,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增加到680亿元,增长了近9倍,年均增长57.6%。主营业务收入由565亿元增加到2800亿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3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0亿元增加到350亿元,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32.3%。固定资产投资由92亿元增加到400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34.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43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26.6%。人均GDP由7万元增加到22万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26.7%,已赶上国内一线发达地区。

据统计,我省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在2013年度产业集聚区首次考核综合排序中,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他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三星到六星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被评为全省首个且唯一的六星级产业集聚区。“一年添三星”,郑州经开区创造了奇迹。

然而,发展的同时,经开区也付出了环保的代价。

发展带来环保压力,经开管委会高度重视

昨日,记者来到经开区大气办,主任程忠民正在忙着翻阅督导组送来的情况汇总。记者说明来意,他表示,目前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整治大气污染,做到了科学统筹,常抓不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尽管全区总动员,下大力气治理,但几个月过去了,结果反反复复,区大气办是“压力山大”。

2015年前三季度,郑州市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监控数据排名靠后,经开区在全市空气污染监控数据排名基本上处于后位。严峻的环保形势,促使经开区痛下决心,举全区之力,整治环境污染。

7月24日,全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会,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首先成立了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把大气治理工作摆在了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把手崔绍营亲自上阵,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也成为首问负责人,经开区成立大气办,明确职责和人员分工,督导、统筹、协调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拉开经开区治污防控的大幕。

请来专家科学统筹,全区联动防治大气污染

经开区大气办请来省环保厅监测中心、市环保局监测处、监测站的环保专家和市气象站气象专家着重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

经开区大气办认真分析认为,经开区土地沙土化严重,监测站地势低洼,周边自然环境比较复杂,污染源存在“四多”:建设工地多,产生扬尘多,工业和三产项目多,废气排放多。近年来,经开区的AQI值(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在全市9个监测点中都比较高。现有各类建设工地140个,任务重,压力大,其中未批先建没有手续的工地也很多,管理难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区大气办在组织专家调查污染源的同时,对空气污染成因多次进行会诊,科学指导治理工作,并在全区自行建设环境监测点15个,科学制订了《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区域周边污染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经开区相继打出了“减煤”“控车”“降尘”“禁烧”等一系列组合拳。

经开区尽管地处不利条件,但没有悲天悯人,而是迎难而上,全区总动员。“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亲自上阵,主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部门协同作战。区大气办、全区各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实行“5+2”“白+黑”工作机制,由管委领导带队,综合组和督查组组成三级督导,白天昼夜轮流值班,加班加点对全区进行全方位巡查。建立部门联动长效管理机制,区行政政法局将执法小队派驻到各办事处,实行双重指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难点问题联合行动,大大提高了查处效率。

分工协作,治污染经开人蛮拼的

大气办对全区工地进行大排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台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全区的施工工地进行了分包,每周深入分包工地督导检查两到三次。

大气办组织专门人员分班对区内主要路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无证营运、车厢密封不严、不能“平斗”装载、不按规定路线行使、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水泥罐车污染路面等违规车辆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对沿街餐饮门店、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燃煤锅炉的排查治理力度。在所在办事处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大气办不定期组织执法局、办事处、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不低于每周一次。

煤烟污染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头戏,除了严格按照市政府“6个100%”标准等规定进行整治外,经开区还结合区域实际,针对辖区工业企业较多的特点,对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新创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6.28平方公里,目前禁燃区域达60%以上。

目前,经开区已完成辖区内所有露天烧烤进店经营和餐饮油烟净化处理,14家加油站和1家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清理露天烧烤摊点186家,整改油烟排放不达标小餐饮店69家,完全杜绝了燃煤锅炉和燃煤炉灶。关闭8家大气污染企业。完成了一家有机废气排放企业的异地搬迁,减排大气污染物1000多吨,取缔了小王庄木炭窑等9家“土小企业”。对24家搅拌站下发整改通知书。

经开区还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建立适应新常态的环境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单位92家,纠正违法行为两起,取缔了郑州开创石化公司、郑州信联生物制品公司等违法建设项目9个,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不惜人财物,治污经开区全民总动员

大气污染治理,经开区全民总动员。经开区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宣传环境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手段,力求使全区企业、群众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面向社会公布区大气办、环保局、行政执法局举办电话,安排专人昼夜值班,随时受理大气污染投诉。设立500万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经开区在累计投入4500万元的基础上,又投入3000万元用于购买大中型洗尘车28辆,手推式洗尘车10台,大型洒水车20台,大型垃圾压缩车10辆,小型冲洗车20辆,6台雾炮车,采取昼夜值班、人歇机械不停等方式,确保20余台车辆昼夜上路吸尘清扫保洁和洒水作业。

经开区每天晚上组织20名执法队员对过往违规渣土车辆进行查处。截至目前,新建、整治施工围挡8万平方米,工地道路硬化23万平方米,覆盖防尘网20万平方米,在工地安装喷淋头2000个,清运建筑土方及建筑垃圾300多万立方米,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垃圾消纳场两个共925亩。

为尽快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恶化趋势,经开区农经委对全区的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了全区“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经开区新开通了环保微信投诉,目前已开通了信访人访、环保热线、环保微信、网格管理、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等5种环保投诉主渠道。共受理各类环境投诉案件19起,均已处理到位。

黄标车淘汰对经开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经开区黄标车淘汰任务量是1272辆,根据“一车一档一人”原则,采用专人分包制,确保每一辆黄标车淘汰工作落到实处。

经开区在建区初期,为吸引外资,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结果很多企业在经开区注册,但经营办公区并不在经开区,有的甚至在外省市,这样一来很多黄标车都查不到源头。前一段时间,他们查处一辆黄标车在贵州,对方不愿劳心费神将车辆弄回经开区处理,于是黄标办的工作人员千里赴黔,将车辆一路开回郑州,光是路桥费就花费不小。

历经5年,经开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经开区目前在建项目有140个,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是在建项目的重中之重。建设生态园区成了建设的基本原则。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表示,郑州经开区既有我省首个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也有我省首个对外开放平台——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经开区既要发展也要蓝天绿水。要把经开区打造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就要把营造优美和谐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作为一件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大事来抓。

2010年11月,国家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同意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5年的创建,经开区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2015年11月16日,河南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经开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进行验收。以2014年数据计算,经开区已达到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所要求的9项基本条件和24项指标要求。

同时,由清华大学组织的专家测评显示,2012~2014年期间,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12年的89.36%增加到2014年的92.25%;危险废物产生量由2012年的2860吨增加至2014年的6479吨,但100%得到处置。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先增加后减少,2013年最高,为4.6072立方米/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

经开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强度的脱钩,水资源甚至实现了绝对脱钩。

经开区大投入,建设生态宜居滨河国际新城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开区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城市基础建设。按照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总体规划,经开区努力打造“河湖清澈、绿树环抱、道路畅通、景观秀美、生态和谐”的生态宜居滨河国际新城,让市民充分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成果。

自2012年以来,经开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搞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美丽经开”战略,通过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长廊、防护林、城乡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以廊道、水系、综合公园、文化遗址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5年来,建成生态廊道52.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30万平方米。与“十一五”末相比,森林覆盖率由26.5%增加到32%,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6.3%增加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0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全长18公里的龙渠、凤河一期全部完工,占地100万平方米的蝶湖完成蓄水。建成综合公园两处、面积30.5万平方米。其中,尚岗杨遗址公园是全市目前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

经开区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滨河国际新城是郑州经开区产城融合的核心区。经开区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打造融休闲、娱乐、健身和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生态水系长廊,切实改善了大气环境,推动了经开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位。截至2014年底,经开区已建设8所“绿色学校”,已有远大社区和中铁社区两家社区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绿色社区”。

如何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经开区路还很长

“十二五”是经开区跨越转折、梦想成真的5年。全区财政和税收收入实现倍增,亩均税收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与“十一五”末相比,财政总收入由23亿元增加到166亿元,增长了6.2倍,年均增长4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3亿元,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36.4%;税收收入由22亿元增加到159亿元,增长了6.2倍,年均增长48.5%。

下一步,经开区将按照“奠定基础、确立地位、持续提升”的总要求,继续以汽车城建设为统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打造全省产业集聚区标杆。到2017年,实现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在全省率先达到小康水平,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新城,跻身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阵。

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开区如何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

综合2015年度前三个季度,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情况数据显示,经开区今年8月份,在全市扬尘污染防治考核通报中获得了全市第二名,各开发区中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然而,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几个月中,经开区的治污成绩并不理想,排名靠后。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面对记者的疑惑,大气办负责人感慨道: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经开区管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上下齐抓共管,投入是巨大的,工作也是繁重的。经开区管委监测站点地势低洼,受季风影响较大,遇到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可能是一个客观的原因。但是,经开人不找客观理由,而是面对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寻找自身的问题。目前已初步摸索出一条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

■链接

守土有责,六大办事处多举措防控大气污染

明湖办事处:

工地湿化作业,防尘网全覆盖

日前,记者走进经开区东杨村拆迁工地,发现拆除设备还未到场时,3台雾炮车和一台多功能洒水车已在拆迁现场“待命”。待拆除设备进行作业时,雾炮车、洒水车“齐上场”,拆迁现场扬尘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据了解,东杨村拆迁工地是经开区明湖办事处管辖的76个工地之一。明湖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辖区内的拆迁工地有7个,拆迁工地易扬尘,成为该办事处“治污”的重中之重。

“没有湿化举措,坚决不让拆迁工地开工作业。”明湖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该办事处实行“早八晚十”工作制,安排专人对各工地进行值守,值守人员每天2小时一次对负责区域的降尘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值守台账,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及时整治解决。

潮河办事处:

严查严管搅拌站,防扬尘污染

经开区辖区内共有15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潮河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就有7家,加强对搅拌站的管理工作,成为潮河办事处治理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

潮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辖区内的搅拌站基本都已整治到位,后期将继续加强严管严查力度。

观湖国际项目施工工地是潮河办事处防控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典型。昨日,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程施工区域内的裸露空地,采取了绿化,网、膜覆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还专门设置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场地,并保证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未按时完成清运的建筑垃圾,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未及时完成清运的土方,采取固化、覆盖或绿化等扬尘控制措施;工程施工现场专门配备保洁员负责车辆和进出道路的冲洗、清扫、保洁工作。

六大办事处:治污染纷纷出重拳

经开区是一个新兴产业聚集区,拆迁工作重,施工项目多,管理难度大。下辖的6个办事处,除明湖办事处、潮河办事处之外,京航办事处,九龙办事处,前程办事处,祥云办事处,也都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出重拳,多举措,成效显著。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0769 2015-11-24 00:00:00 二 背水一战出重拳,郑州经开区铁腕治污KeywordPh要发展,也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