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

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

(上接AA02版)

找准症结,太原城中村改造迅速从拍“蚊蝇”、整治基层干部队伍入手,很快形成狠刹“四风”、惩治腐败、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去年10月以来,全市立案查处城中村案件261件,处分违纪违法村干部281人,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81人,移送司法机关74人。其中,查处非法转让土地、违法占地、侵占集体资产案件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80人,涉及全市56个城中村。打掉城中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3个,抓获涉案人员155人。

重拳反腐之下,“不敢腐”风气已成。不过,一些人思想负担重重,士气低落,工作“走神”,“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好好办”。发现这一苗头,吴政隆请市纪委对近年反映出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进行摸底,并主动约谈18名市管主要领导干部,要求向组织说明情况。

“这一下就提溜住了牛鼻子,”李吉山说,“洗碗打碗总比不洗碗要好,该查处的查处,该教育的教育,这些‘一把手’放下包袱、振作精神之后,又层层传导、辐射带动更多人挺起规矩、纪律,轻装上阵,重新担当干事。”

与此同时,太原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大批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新鲜血液注入了两委班子。

在城中村改造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家住房、商铺,动员父母、亲友积极配合拆迁。老百姓有顾虑则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算长远账。有不少干部累倒在工地上,“吃片药、吊瓶水接着干”。“这在以前想也别想。从来都是卖地抢在前头,好事留给自个儿,如今风气真是变了。”群众如此评价他们的村干部。

小店区龙保村干部王润萍的父亲去世,按风俗房屋得过了百天才能动土,可她不到一星期就腾出了房子。

“参加工作几十年,今年真是开了眼,多大的领导都见了个遍。省里、市里的大领导到村里嘘寒问暖,区里和街办的干部基本天天就在村里,领导们这么用心,我们这些村干部再不带好头,老百姓就要戳脊梁骨了,乡里乡亲脸都没地方搁!”王润萍满是感慨。

立规矩,破暗箱

“如今没猫腻了,补偿款专卡发放,你看谁家不是抢着签协议”

万柏林区后北屯村号称“中国第一屯”,在籍6600多人,加上流动人口足有10万之众。村里人互不认识,往往一个院子就挤着上百号人。鱼龙混杂,治安事件、安全隐患、邻里纠纷,“多得像山上的石头”。

“城中村改造喊了多少年了,可单靠村里,实在力不从心,不出大错就属万幸了。”后北屯村党委书记李新喜说。

太原市2003年就启动了城中村改造,但11年只完成了3个整村改造。而打着城改幌子的非法建筑、“小产权房”却如雨后春笋,违法违章建筑多达820万平方米,“小产权房”达1800多万平方米。城中村改成了暗箱操作、胡作非为、“钱权地”非法交易的重灾区。

“城中村一头连着民生和发展,一头连着反腐和作风,是太原最大的暗点,但抓好也是最大的亮点。”吴政隆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这瓷器活。关键是要彻底打破暗箱操作,把规矩立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市城改办副主任陈志强说,过去,城改项目村干部和开发商签个协议“悄没声儿”就办了,群众干气愤没招儿;“现在,规矩是铁的,谁吃了豹子胆敢胡来?”改造合作协议由区政府、开发企业和村集体三方签订,公开透明,村民和开发企业的合法利益都得到保护。

“反腐动真格,谁不照规矩纪律办事,肯定‘触电’。”晋源区金胜镇木厂头村城改负责人杨中元说,区里文件明明白白,改造资金只能用于支付拆迁补偿、城改用地清表、安置房建设,其他事项一律不得挪用改造资金;拆迁补偿款一律实行银行转账,专卡专款发放,不得发放现金。

“不揽一件活,不买一间房,不沾群众一分利。”这是晋源区给干部定的规矩。晋源区纪委书记张彤说,高压反腐让各路“神仙”打招呼、要地块、要项目的现象绝了迹。“查处案件还倒逼村委会赶紧建立制度。木厂头村建立了村务、党务、财务三个监督委员会。花2700元买电线,三个监督委员会的负责人都得签字才行。看似小题大做,但老百姓说,就要这个效果。”

“您看,所有的拆建事项都在这几面墙上了。”在万柏林区南上庄村拆迁办,顺着区长杨俊民的指向,记者看到,全村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用红绿小旗标识的拆迁报名和签订协议进度图表、安置房楼层户型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图等贴满四面墙。“南上庄村原村支书和村主任因腐败被‘一锅端’。面对居民普遍抵触和怀疑的目光,新班子硬是靠阳光、公开、公正,实现了和谐快速拆迁。”

“总听说拆迁难,难在哪儿,谁都心知肚明:先前各方‘神仙’把肉都偷摸抢吃了,剩下烂摊子撂给居民没人管,换谁谁愿意拆。如今没猫腻了,补偿款专卡发放,你看谁家不是抢着签协议。”正等着签拆迁协议的村民说,村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都反复征求过村民意见,通过“四议两公开”上墙公布,“一把尺子量到底,病除了,心顺了,事办起来自然一顺百顺。”

“俺家协议抢先就签了,这回拆迁的事都依规矩办在明面上,公家能给咱的都给了。俺家能置换两套住房,还能剩些面积换个小商铺。”正在户型图前选房的村民费存林乐呵呵地说,先拆先回迁,他老两口想选套80平方米的,给儿子选套100多平方米的。

万柏林区下元社区居民刘玉柱说,分到新房还有剩余的拆迁面积,可以置换商铺。但商铺数量有限,为一碗水端平,村委会委托拍卖公司举行了拍卖会。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竞拍,56项商铺共11884平方米“都欢欢喜喜成交”。

“大东流社区由过去‘要我拆’变成‘我要拆’,为啥?就因为明明白白提供了4种拆迁补偿方式,老百姓的必答题变为选择题,满意度高,拆迁自然快。”尖草坪区长李贵增说,大东流社区10月15日开始拆迁,不到半个月就拆除158户,完成拆迁面积的59%。

太原市长耿彦波介绍,此次城中村改造,原则是依法依规,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市财政返还85%土地出让金,用于支付村民征收拆迁安置成本;开发企业回迁安置房建设不启动,对外销售的商品房不得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到哪里,水电气暖管网就延伸到哪里,公园绿地就布局到哪里,幼儿园、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就配套到哪里……

转作风,破官气

“只要清清爽爽做事,心碰心和百姓沟通,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王爱玲,晋源区北堰村村委会副主任,“官”不大,但如今在当地名气不小。

“俺给你们说道说道她提酒和俺喝酒的事吧。”村民老闫说,城中村改造开始,村干部动员居民拆迁,大家都直撇嘴。不管干部说什么,村民死活不信。

为什么?原来的村主任也搞过城改,明面上吆五喝六叫一通,但私底下早把集体土地给非法转让了,和居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大家觉着这回有点不一样。市里区里的大干部见天往村里来,街道和村干部更是成天和居民待在一起,把政策亮给百姓看,把搬迁账算给百姓听。

“有天夜里爱玲来家了,提了瓶酒,进门就喊着要敬俺。”刚开始,老闫就一个总主意:她说她的,不信,也不签。王爱玲也不恼,总是笑着。改天又来了,又是一番苦口婆心。来来回回五六次,老闫终于松了口:“好了,签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女干部,为了咱受这些委屈,受这些累,俺要再不签,就是老榆木疙瘩不近人情了。”

北堰村共400多户,王爱玲一人就做通100多户的动迁工作。刚开始,“挨过骂,还挨过打,慢慢地,进院连狗见了都不叫了。”王爱玲说,“不是我本事大,大家选咱负个责,是要咱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事,如果官不大还拿个空架架,谁吃你那一套。”

仅用160天,北堰村就整村拆除340个宅院、拆除面积12万平方米、协议签订425户,签订率100%。

晋源区义井街道办事处把城改指挥部设在老百姓眼皮底下,党工委书记温志勇指挥大家在村中央搭建了彩钢房,干部们吃住都在这里。冷暖饥寒,群众全都看在眼里。

“拆迁补偿要多少是个够?干部也是爹娘生的,他们没白天没黑夜图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大家好。”村民付志强动情地说,“他们按照规定给俺一笔账算下来,就算出210多平方米的房子,62.5平方米的商铺,还有10平方米商铺的集体股权,分厘不差。”

万柏林区后北屯村,人称“小香港”,街道狭窄,商铺杂乱。临街的村民靠出租房屋,一年收入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如果村民看不到改造后的好处,拆迁就没指望。

“打铁先要自身硬,只要清清爽爽做事,心碰心和百姓沟通,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万柏林区兴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红根举了个例子:

后北屯村李全保是出了名的“让人头疼的主”,可是,梁红根和村党委书记李新喜买了些酒肉,到李全保老人家里喝了一场,聊了半宿,老李的疙瘩就解开了,说:“人怕敬,鬼怕送。为了大伙儿,你们俩领导给我面子,登门敬酒,讲政策,算细账,亮底子,该给百姓的没少一平方米。水气暖、学校、养老、医疗、文化娱乐都想周全了,特别是商铺,以前根本不给老百姓分,现在人人都有份儿。咱得感谢,还能不识抬举?”

“这些事本来是干部该为群众办好的,群众却这么感激。”梁红根动情地说,过去总是说城改中百姓的工作难做,但扪心自问,我们究竟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想过多少、做过多少?别看老百姓的房子破旧,但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点东西,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他们当然看得和命一样重啊。换了我们不也一样吗?

(请继续阅读AA06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0771 2015-11-24 00:00:00 二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KeywordPh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