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2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人为本,更多作为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

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

□人民日报记者 刘亮明 周亚军

编者按

《人民日报》11月20日刊发文章,介绍了太原市如何攻坚克难、依法办事、破解城中村改造这个“天下第一难”,为民谋利的经验和做法。本报今日予以刊发。

■核心提示

过去11年,只改造了3个。今年半年多,就拆了37个。太原城中村改造“剧情”反转如此之快,令人称奇。

城中村改造被称为“天下第一难”。2015年,这道难题成为太原的“必答题”:170个城中村改造启动,涉及191平方公里、95万多人。

当其时,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太原是重灾区,人心浮动,各项工作面临从未有过的“立体式困扰”。

太原城中村积弊已久。2014年10月8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到任不久就到太原调研,对意想不到的城中村乱象提出严厉批评:城市发展不能光顾“面子”不顾“里子”,绝不能让省会城市1/3左右的群众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里。

新任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连夜部署,组织力量深入调研,3个月拿出《太原城中村调查》,理清了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制定了推进措施。3月初,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拣硬骨头先啃,从最关键、最紧迫的环内46个城中村入手,把最大的困难解决在当下。今年启动54个城中村、建筑面积1745万平方米的整村拆除及同步建设,两年内完成85个村改造,5至6年全部完成170个村改造任务。

太原城中村乱象背后是公权的任性无序、基层组织的涣散无为、黑恶势力的横行无忌。局面如此复杂,任务如此艰巨,太原市新领导班子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当好全省廉洁高效发展的排头兵?

一时间,畏难,疑虑,担心,旁观,种种情绪在太原弥漫。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铁腕反腐带来的是政治生态的好转,是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是:太原城中村改造牵涉173个村,过去11年只改造了3个,今年仅半年多时间,3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有41个已启动回迁安置楼建设,开工面积达564万平方米、5.1万套。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如此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安置,没有出现信访、上访问题,群众纷纷点赞。同时,前三季度全市GDP比上年同期增长8.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拍“蚊蝇”,破腐恶 “从来都是卖地抢在前头,好事留给自个儿,如今风气真是变了”

“腐恶不除,啥事也别想干好。”太原市纪委书记李吉山讲了件令人痛愤的事——

太原市小店区有个村委会主任为了连任,设宴拉拢村民,吃喝、发钱贿选近3个月,花费达768万元。这钱他当然不会自己掏,而是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560亩,贪污892万元,挪用集体资金5010万元。

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汪凡刚到太原上任,就“领教”了城中村之乱:犯罪嫌疑人李某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在小店区西吴村城中村改造之初,采取堵门、断电、扰乱经营、恐吓殴打等方式敲诈勒索,非法获利1200余万元,肆意干扰阻挠拆迁。“这样的事在太原很多城中村不同程度地存在。”

小小“村官”如此肆意妄为,又放任黑恶势力横行霸道,还怎么带领百姓干事创业?基层组织还有什么战斗力?

“太原城中村种种乱象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严治党,没有从严治吏,没有履行主体责任,导致腐败作祟。要打好城改硬仗,就必须从这个根子抓起,尤其要冲破反腐‘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局面。基层‘蚊蝇’不拍,群众照样不能满意,城改的‘最后一公里’就无法打通。”省委书记王儒林一针见血。

(下转AA03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0772 2015-11-24 00:00:00 二 “剧情”是如何反转的KeywordPh太原城中村改造
从11年3个村到半年37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