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8版:中牟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中牟本土童谣急需整理
搜集老儿歌为岁月留声
冬季多发小儿肺炎
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本土童谣急需整理
搜集老儿歌为岁月留声

中牟本土童谣急需整理

搜集老儿歌为岁月留声

“山鸡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孔雀的尾巴最好看”“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梳小辫儿……”听到这绵和温馨的摇篮曲及童声稚气的童谣,看着孩子们如花的笑靥,许多人仿佛又回到了早已逝去的童年,回到了暌违已久的摇篮旁。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王彦法 郭丽芳

明白如话启迪童稚

童谣,就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儿童歌谣。其内容大多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从儿童的视角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传播儿童应学的知识,阐明儿童应懂的道理,培养儿童应有的能力。童谣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牟县作家协会主席,文学评论家郭从珍介绍说,童谣是具有民歌风味的一种简短的诗歌,它是最原始的儿童文学。它的突出特点归纳起来可归纳为3条:第一,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孩子们乐于接受;第二,篇幅短小,声韵优美,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易于传唱;第三,内容健康向上,情趣盎然,寓教于乐,是幼儿教育的好教材。

“童谣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音韵谐和,吟诵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它言简意明,是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民间口头文学。”中牟县退休教师王公理说。

中牟县传统童谣搜集、整理者表示:童谣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有现实、有想象;涉及百科知识,表现人、事、物、景;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就其功用而言,大致可分为游戏童谣、益智童谣、警示童谣、教诲童谣和口语训练童谣等。

口碑相传特色各异

古往今来,陵谷变迁。童谣是随着社会文明形态衍进而逐步形成、不断发展、长期延续的。它大多是民间的口头创作,经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一些经典之作便得到广泛传播。各地都流传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民俗特色、区域特色的传统童谣。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首首妙趣横生的童谣,常令儿童回味不已、心驰神往。童谣的情境、意趣,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小时候学的儿歌很多,现在我都记着呢。”郑小田老人说。

“小白菜,地里黄,三岁两岁就没娘……我一唱这歌就觉得她可苦。”王小贞老人说。

童谣往往融娱乐、游戏、教育于一体,寓教于乐。可以说,童谣的字里行间处处荡漾着悠远、浓烈的文化韵味和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

中牟县执法局王文娟说,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是小时学的童谣一直都还记得,偶尔回味回味,还感到特别温馨、有趣。

时代产物的智慧结晶

童谣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时代的产物。它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心、民意、民生、民俗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童谣的创作者常用拟人、比喻、双关、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许多童谣还带有诗、词、曲的雏形和韵味;因此,童谣又具有语言、文学研究价值。一些游戏童谣中,常伴有节奏明快的儿童歌舞,自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正体现了童谣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

退休教师,传统童谣搜集、整理者王公理说 ,自己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学了很多童谣。后来当兵、上大学,就开始搜集各地童谣,并把它带回中牟进行传播。

中牟地处七朝古都开封和现代名城郑州之间,这为中牟的童谣传播、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从古至今,开封、郑州先后居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之位,因此,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东奔西走的工匠商贾常汇郑汴两城,他们或从中牟过境,或在中牟旅次,带走了中牟的童谣,也把各地的童谣留给了中牟。

岁月童声频临失传

然而,近年来,信息大潮的强势冲击,便捷的网络文化和电子游戏的争夺,使童谣渐渐被人们淡忘,学童谣的孩子越来越少。不少童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中牟在校大学生杜晓表示,小时候喜欢学流行歌、看动画片,没学过童谣。大孟镇草场村村民(传统童谣的搜集、整理者)田金汉说,现在的小孩对以上的童谣不再接触了,现在都是手机啊上网,都是接触新事物,对以上的民歌民谣小孩都很少学习了。

值得肯定的是,有一些热心的童谣传承者还坚守在这块阵地上,他们经常深入民间搜集、传播童谣。王公理老师还将所搜集的童谣整理、汇编成《岁月童声》。但愿它能引领我们及后来人逆时间而上,细品历代童谣经典,跨越空间远行,饱览多地风俗民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3318 2015-12-03 00:00:00 四 中牟本土童谣急需整理<BR/>搜集老儿歌为岁月留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