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0版:Welcome to 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文
河南博物院精美藏品

郑州

郑州,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都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孤例,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郑国”的浪漫从《郑风》说起

筑城

郑州:世界城市群中年龄最长的城市

“要说郑州的名字,首先我们得知道城是怎么来的。”长期研究郑州历史的历史学者、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说,中国的城市是从郑州筑起,郑州历史上的城具有开创性与奠基性,这在当今中国城市群中绝无仅有,即使在世界城市群中,郑州也是年龄最长的城市。“它不是城市的父辈与祖辈,而是达到了远祖的辈分。”

据阎铁成介绍,历史上,有三个城具备了里程碑的意义,一个是5300年前在郑州诞生的西山古城,一个是4300年前的古城寨古城,再就是3600年前商汤立国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的都城亳都。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构筑城池的国家之一,西山古城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板筑夯城。西山古城位于郑州城区西北20余公里的邙岭临河岗坡之上,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板筑城墙,它不仅揭开了郑州城市发展史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

自那时起到秦汉,郑州先后出现40余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古城寨城池是中国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它所具有的中央廊庑式宫殿布局成为中国延续数千年连绵不断城池建筑布局的“母体”,在我国筑城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行进,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出现了,它就是3600年前商汤立国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的都城亳都。商城久远的历史遗存,为我们传递着远古的文明信息。

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都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孤例,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在如今郑州中心城区的地层下,埋藏着自商以来3600年中国历史的层层文明,这在当今中国城市群中绝无仅有。

郑风

从春秋到唐宋:始终处于文化的高地

虽然郑州自商以后归属多变,其政治与建制方面并不起眼,但其文化与经济依然活跃,毫不逊色。

当然,古代的生活我们不能亲身经历,但从留下的历史文册中,不难发现,郑国是一个浪漫多情的“国度”,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流传至今的“郑风”。

距今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结集的《诗经》收录了21首《郑风》,《郑风》绝大部分是情诗。从地理位置上讲,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区域,《郑风》中的情爱诗歌显然是郑国受殷商文化浸润的结果。

同时,天下郑氏出荥阳,郑姓起源于郑国。在今郑州市辖区内荥阳市东南角的檀山脚下,坐落着郑氏祖先的塑像,他们分别是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之后的郑国子民以国名之为姓,后居荥阳郡的一支,人丁兴旺。于是,荥阳便成了郑姓的郡望和堂号。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郑氏宗亲都要来荥阳参会拜祖。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顶峰,几位重量级诗人都在郑州这块土地上出现过,使中国文学史散发出夺目的光辉。

诗圣杜甫,出生成长在郑州巩义,为社稷忧、为百姓呼是杜诗的根本与情怀;白居易是出生成长在郑州新郑的另一位诗坛大家,其叙事诗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念不忘自己是郑州荥阳人的刘禹锡,诗歌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调激越;与郑州纠葛一生并病逝于此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以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诗风名扬诗坛,其发展创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为古代情诗中无人逾越的高峰。唐诗三大家,郑州有其二,更有刘禹锡、李商隐等诗杰助唱,引领中国古代文学迈向诗作的妙境。

到了宋代,在郑州嵩山,重文轻武的大宋王朝在这里建起了它的学术研究中心和学问传播中心嵩阳书院,使天下才俊尽集于此。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吕海、韩维、朱熹等几乎所有北宋学问名流云集嵩山,这时期,儒学迎来了自孔子、董仲舒之后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程朱理学,对此后中国1000年社会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5652 2015-12-14 00:00:00 一 人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