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去不务正业了,家里的事都没见你这么积极!”老伴儿不住地埋怨,却又叮嘱着,“家什都给你整好了,带着老三他们,你小心点儿。” 不待杨超凡说什么,几个小孩已经拉着他出了门,远远地传来孩子们的声音:“爹,快点吧,晚了就赶不上了!”登封播报 孙亚奇 文/图 调皮孩子带爹玩闹歌 已经64岁的杨超凡说起自己为何会走上闹歌,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当年我是被老三拉去充个壮丁。” 1983年,32岁的杨超凡是一个大忙人,当木工、当泥瓦工、当油漆工,几乎所有匠人的活儿他都干。那时候的他年三十顾不上贴对子,十五记不得上香烧,这样的情况下他对村里的闹歌仅仅是一个看热闹的。 因为经常去闹歌社玩,村里人就说,你要是真想玩,那就叫你爹来,杨超凡被自己的孩子拉进了闹歌的世界里。 耍完回家睡半天,怪美 耍闹歌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儿。10点开始的表演,至少要在8点之前就开始进行道具的整理,大人和小孩都要开始进行捆绑,整个人和架子绑在一起,结结实实的,想要坐下休息也只能是斜倚着。一场表演只有30分钟左右,下了场整个人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从里到外都湿透了。耍完一场,杨超凡等人到家便倒头大睡,半天才能缓过来劲儿,起来后说起表演都是透着一股子兴奋:怪美! 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现在人员的组织和培训是闹歌最大的阻碍,人员的素质也是个大问题。逢年过节不少人在外打工,人员组织困难很大。”作为闹歌的传承人之一,杨超凡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弘扬和发展闹歌这一民间艺术。 如今的闹歌也走出了杨岭,走出了郑州,走入了北京。杨超凡等人一直在努力让闹歌走上大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闹歌的魅力。杨超凡如今已经在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链接: 嵩山闹歌从形式上来讲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是中国几千年神文化崇拜的表现形式,属于古老的汉族传统文化。也有说叫“闹阁”的。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