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长委员会”应多些监督,少些收费
微话题
设饭局补礼金,尴尬了谁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设饭局补礼金,尴尬了谁

今日头条

与老同学们聚餐,本是件高兴的事,但菜还没上齐,人却跑了一半,其余的人则边吃边沉默。这是咋回事?最近,重庆市的宋樵与几位同学参加了一顿尴尬的饭局。酒席由前不久才办完婚礼的新郎裴同学发起,受邀参加的4位同学都是当天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

(据《重庆晚报》)

首先,新闻中裴某在热衷于给老同学补上送礼金的机会时,其实也该想到,世界那么大,自己并非举足轻重之人,理解一部分不送礼金的老同学,更利于树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融洽生活。

其次,结婚是人生大事,有老同学们的祝福,自然令人开心。但不是每一个老同学都有义务送礼金。当我们设宴等待老同学送礼金时,有没有想过那些漏送礼金者可能面临的生活压力?如果说同学的确有这样的困难,我们还去找机会让人家凸显出来,又何尝不是情义上的一种失分?

曾几何时,礼的含义只是来自友人的单纯关怀。比如古人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就“最尴尬晚宴”而言,新郎裴同学婚宴上,那些“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老同学,如果真的和新郎官关系很好,的确有些“不够朋友”。考虑到婚宴随礼的风气,即使这些“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老同学只是带去一份薄薄的祝福,也很难获得认同。

有鉴于此,透过“最尴尬晚宴”事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个体在所谓礼金文化面前的挣扎。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要礼金还是要老同学,不该是一个泾渭分明的选择题。而对那些热衷于清点来了多少老同学,又有多少人送礼金的婚宴举办者而言,实在应提升一点情商。毕竟,人与人交往,有个亲疏远近,与其把窗户纸捅破,让自己更尴尬,不如留一份余地给对方,让时间沉淀出友情的含金量。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6484 2015-12-18 00:00:00 五 设饭局补礼金,尴尬了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