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我看十二五 走进县市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放发展 融入世界
创新支撑科技城建设
金融之城乘势崛起
智能手机从这里走向世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支撑科技城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扎根高新区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年末岁尾,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跻身全国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前十,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区内企业研发的两项专利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项殊荣,再次对科技创新支撑高新区科技城建设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裴其娟

科技人才密度全省之首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定位,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预计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00亿元,实现利税480亿元;GDP预计完成230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

整个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090亿元,GDP完成910.56亿元,是十一五的2.3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82亿元,是十一五的1.97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77.3亿元,是十一五2010年的3.43倍。

创新资源集聚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目前,高新区已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0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49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市级以上创新型科技团队109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杰出人才86人,驻区院士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2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科技型企业爆发式发展

环境营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十二五期间,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构建了“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链条服务模式,引进了一批风险投资、担保投资、科技金融、证券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和建设了动漫创意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等,构建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使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企业的壮大是创新活力的证明。99平方公里的高新区有超2000家科技型企业扎堆,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6家,一大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成立于1998年的汉威已成长为我国传感器和物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总资产达18.2亿元;威科姆公司北斗授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电力和通信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

在高新区,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和85%以上的动漫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北斗云谷为载体的北斗产业蓄势待发。全省1/10的上市公司、1/3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出自高新区。

力争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14年,高新区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达5.1%,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9项,占全省的15%。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0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200余项,申请专利2万余件,已获得授权专利1.5万余件。建设了中铁隧道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比例达31%。

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蓝图已绘。未来五年,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科技城为使命,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实现全域城市化和建成六星级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进一步聚集创新要素,集成创新优势,提升创新平台,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25%,科技服务业占比达到40%,使郑州高新区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在省、市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8364 2015-12-25 00:00:00 五 创新支撑科技城建设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