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14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人弦高:十二头牛保全一个国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弦高
商人弦高:十二头牛保全一个国家
弦高犒师
弦高犒师
弦高塑像

弦高,春秋时期郑国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临危不惧,机智用计骗了秦军,为救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爱国商人。

今天,让我们根据郑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郑中智、新郑市志办靳录的讲述,回顾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故事。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播报 巴明星 文/图

盟约之争 秦欲袭郑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当时的两个大国——秦国、晋国以“郑国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楚国却对其怀有二心”为名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神,派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晋国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要是秦国和郑国讲和,以后你们有使者经过郑国,郑国还可以当东道主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

秦穆公考虑利害关系后,答应跟郑国讲和,并派3名将军带2000人马替郑国守城。晋国人见秦军撤兵,非常生气。于是也想办法拉拢郑国,并订了盟约。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他们说:“晋国国君重耳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和百里奚都反对。蹇叔说:“郑国和晋国都刚死了国君,我们不去吊祭,反倒趁火打劫去侵犯人家,这是不得人心的。再说郑国离咱们这儿有1000多里地,尽管偷偷地行军,路远日子久长,能不让人家知道吗?打个胜仗,我们又不能路远迢迢地去占领郑国的土地;要是打了败仗,损失也不小,还是不干为妙。”

秦穆公却不以为然,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前去攻打郑国。

商人弦高 智退秦师

公元前627年正月,秦国偷袭郑国,大队兵马越过周都洛阳北门进入滑国(今偃师缑氏一带)境内。

“当时,周王室养牛成风,致使牛价日涨。所以郑国、卫国的商人多以贩牛为业,运往洛阳卖高价,获利甚高。弦高就是郑国的一位牛贩子,但是其爱国之心非常强。”新郑市原党史办主任郑中智说。

一日,弦高偶遇一位刚从秦国归来的老朋友,名叫赛他。饮酒间,弦高得知了秦国准备里应外合偷袭郑国。

弦高虽为市井小民,却有着大义凛然、忠贞爱国的精神。听完赛他的话,弦高匆匆告别,马上派人赶回郑国报告秦军偷袭的消息。同时又打起犒劳秦军的旗号,选了12头肥牛,买了许多劳军礼品,前去面见秦军主将。

“弦高不逃跑而留下来,并非要证明自己是个不怕死的好汉,而是要帮危难中的国家想办法化解灾难。在这里,弦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郑中智说。

秦军主将孟明视听说后大吃一惊,接见了弦高。弦高说:“我是郑国国君派来的特使。国君听说3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派我送上一份薄礼,犒劳远道而来的将士,略表心意。”接着,他献上了4张熟牛皮和12头肥牛。

孟明视想,本来打算在郑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袭击,现在郑国使臣竟来犒劳军队,偷袭是不可能了。他故作镇定,收下了弦高送来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感谢郑国国君送来的礼物。”

此时孟明视认为偷袭郑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就对部下说:“我军千里跋涉,只为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可以偷袭取胜。如今郑国已知我军行动,郑国防备很长时间了,攻打他们则城池坚固难以击破,围困他们则兵少,又没有后继增援。现在滑国没有准备,不如袭取滑国,掳获财物,也可以回报我们主公了。”商议完毕后,就灭掉滑国,回国了。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将信将疑,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他就不客气地向秦国的3名将军下了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3名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待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带走。

郑国的一场灾难被充满智慧的弦高化解,没有遭到亡国的下场。

爱国商人 后人称颂

此事之后,郑国国君和百姓都很感激弦高。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婉言谢绝:“如果依靠欺骗就能够得到赏赐,那郑国的法令就难以推行。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信誉,就会败坏纲常,赏赐一个人却有损于国格,明智的君主是不会这样做的。”就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徒弟前往东夷,终身不再返回郑国。

新郑市志办靳录说,《婺源县志》曾记载:婺源县城原名弦高镇。弦高“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徒弟前往东夷,终身不再返回郑国”,历代史册并没有记述东夷(九夷)在何处。不过,历史上把中原以外的东部地区都叫做东夷。既然婺源县城从唐代开始1000多年都叫弦高镇,大胆设想:“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卢肇上奏于此置‘弦高镇’,驻兵镇守。”其原因就是弦高2638年前(郑穆公元年,公元前627年)从郑国出来,漫无边际,最后落脚到婺源,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弦高,所以才取名弦高镇。设镇在唐代,吴筠写《郑商人弦高》诗又在唐代,这里面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这只能作为一种“大胆设想”,还需要今后方方面面“小心求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09740 2015-12-31 00:00:00 四 商人弦高:十二头牛保全一个国家KeywordPh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