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二七区紧紧围绕“三大一中”战略,牢固树立“品牌 品质 品位”的发展理念,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加快“五大板块”建设,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三区融合协调发展,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科学谋划、奋力而为,辖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今天,虹虹和明明带你一起去看看,这五年的发展变化。 记者 范光华 文/图 第一站 老城区 新城区 现代田园生态区 “三区融合”协调发展,打造二七新亮点 “十二五”期间,为响应郑州市“国际商都”建设,二七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步伐,走出了一条以中心城区、城市新区、现代田园生态区三区融合、统筹协调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历史文化、新城风貌和田园生态交相辉映的恢宏画卷。 目前,二七区以高端商贸、现代食品制造、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商务楼宇),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产业结构调整)。高端商贸商务要素集聚态势明显(万达、华润万象城),二七特色商业区品位持续提升(华润万象城开业,德化无限城、正弘凯宾城招商),今年前11个月,完成招商引资61.256亿元,同比增长36.51%。荣获全省“十强特色商业区,河南省特色商业区建设金星奖”。河南省马寨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花花牛乳制品生产线、康师傅新面厂、灏宇纸品等项目投产)。培育形成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6家(康师傅、天方、万家),建成国家、省、市三级企业研发中心43家,成功引进河南网商园、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苏宁易购(食品)电商园等项目,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绽放异彩。 公共财政预算 年均增长13.66% 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均增长14.5% 城镇居民收入 年均增长1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13.1% 二七区“十二五”期间成就 建成区“五纵五横”的主干道路网络体系已建成,郑航南路等9条道路已建成通车 南郊热源厂实现供暖 全域完成各类征收拆迁超4000万平方米,已开工安置房1100万平方米,实现回迁450万平方米,惠及7.5万人 侯寨水厂等设施 进展顺利 二七新区功能日趋完善 第二站 被科技部认定为河南省首批众创空间 开放创新双驱战略,厚植二七新优势 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七区出台了系列助推性政策,其中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黄河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为了破解要素瓶颈,创新实施“政府主导、企业担保、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成功发行9亿元城投债,成为全国首家发行城投债主城区。 “十二五”期间,二七区不断强化“魅力二七、生态二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强力开展蓝天行动和多项专项治理行动,扎实推进河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金水河、贾鲁河), 马寨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用。积极推进无燃煤区创建和生态区创建。侯寨乡入选农业部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樱桃沟社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70%。初步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城区居民“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此外,二七区还积极推进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情况 成功引进(绿地、万达) “三力型”项目17个,引进域外境内资金558.2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亿 美元 高新技术企业 15家 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25家 技术交易机构 28家 第三站 弘扬正气传递美德 引领二七新风尚 “十二五”以来,二七区围绕“践行价值观、倡树好榜样、汇聚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二七打造成“全国道德高地”。 二七区委、区政府从自身做起,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强一创”、“双报到双服务”和“实现微心愿,开展微服务”)。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学习、讲座),扎实推进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会议规则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政亲情寄语背后的故事”演讲、“人生四季”廉政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巩固和营造想正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政治生态环境。 而作为全国唯一的“爱心城区”,辖区连续两年有胡佩兰、陇海大院当选“感动中国”,河南入选“中国最美家庭”的4个家庭两个来自二七。打造谷殿明“学雷锋工作室”、江学铜“学雷锋服务班”等200多个先进典型,全区30名先进人物被省、市媒体集中宣传报道。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集体二等功”,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两届获此殊荣的单位。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明河南 魅力二七”、“社区文化艺术周”、“百场公益讲座”),大力推进大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电子阅览室,重点培育本土文艺作品,其中《大国廉政》等100部系列微电影、《快乐星球》、《念书的孩子》、《好好的活着》、《双筒望远镜》等多部影视作品得到各界好评。 五年来,全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爱心城区”、“河南省城中村旧城改造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省级文明城区”等国家、省、市级荣誉近700项。连续两年位列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前100强,河南省唯一入选“双百强”的市辖区。蝉联被评为“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先进单位”。在2015年全市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考核中,获得3次第一。全省首家也是唯一荣获2015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单位。两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文“集体二等功”,成为全市唯一蝉联此殊荣的单位。 第四站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二七区惠民“五十件实事” 五年间,二七区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办好五十件实事,涉及住房保障、道路交通等10个方面,截至目前,已全部或超额完成,完成率100%。 生态环境 2011年新植乔木10万余株 2012年对21个公园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2014年建成叠彩园、天和园、净秀园3个综合公园;新增绿地56万平方米 2015年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和郑登快速等生态廊道,新增绿地230万平方米 食品安全 2011年新建批发市场1个、农贸市场4家 2012年食品安全动态检测3367批次 2014年完成200家餐饮企业监控安装 2015年辖区餐饮单位实施24小时监管 住房保障 2011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区环卫公寓 2013年对309个老旧小区环境改造 2014年开建公租房1605套 2015年开建安置房17767套,建成9900套 惠民服务 2011年解决农村1.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2012年建设6座农村污水处理站 2013年新建公厕30座、垃圾中转站1座 2014年新打机井3处,解决6000人吃水难 2015年列支5000万元,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设立2000万元救助金,发放低保金1110.7万元 畅通交通 2012年竣工农村道路5条、15.6公里 2013年建成通车市政道路8条、9.3公里 2014年竣工17条市政道路、3条农村道路 2015年建设18条市政道路和4条农村道路 教育均衡 2011年为111名贫困幼儿发放学前教育补贴资金 2012年区财政出资完成教师继续培训近1700人 2013年开工新建中小学校2所、幼儿园2所 2014年开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4000个 2015年新增学位4020个 投资500万元提升教学现代化 公共文化 2012年新建、改建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 2013年新建、改建6个活动中心和50个阅览室 2014年公益演出100场,受益达45000余人 2015年开展演出培训200场,受益达20400人 便民医疗 2011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137对夫妇 2012年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惠及9万余人 2013年完成41家村卫生所取暖降温工程 2015年将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元 公共安全 2011年安装各类技防监控探头600余个 2012年安装摄像探头295个,铺设光纤80条 2013年建设监控平台1个、新装监控300个 社保就业 2012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88人 2013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3522人 2014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3470人 2015年新增城镇就业23614人 小额担保贷款完成1.2亿元 展望“十三五”,多少美好可期。未来,二七将坚持高标准完善实施“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谋划,全面加快“三区融合”协调发展。以领航者的英姿,继续书写二七百年铸就的商贸传奇。 本版制图 李钰冰 王超尘 李丹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