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医托”,美好的邂逅背后是精密骗局
老爷爷冬日领短裙:“慈善错位”,让爱心尴尬
微话题
面对“凤爪女”
“地铁禁食”执法应该硬起来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网络医托”,美好的邂逅背后是精密骗局

有此一说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出现众多医疗咨询公司。其公司员工绝大部分人假扮成医生,通过微信、营销QQ等新媒体软件和商务通软件,为相关民营医院“招徕患者”。这些“网络医托”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昆明等一二线城市,正不断向三线城市扩张。据悉,在一线城市,“网络医托”公司在一名患者身上平均能拿到1200元提成。医院的利润也相当可观,平均一名患者可以“开发”到6000元,乃至数十万元。(1月4日《新京报》)

“网络医托”的特别在于,将虚假的医生身份,巧妙嫁接到了陌生人社交的场景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招呼、与人热聊之中,适时将话头引向身体和健康范畴,继而说服网友进入特定医院就诊……这一切,看着就像一场美好的邂逅,甚至还流淌着亲人般的关怀,但其实不过是一次算计、一个骗局而已!挂着美女医生头像的那个ID,内心盘算着那头的男士是否有“难言之隐”、是否有被忽悠着就医的可能。于是,所谓的风月故事,终以坑蒙拐骗收场。

如朋友一般春风拂面,如阴谋家一样蛰伏设局。通过花样迭出的技术工具,逃避平台商本就稀松的监管;通过精心设计的网络交际,诱导公众一步步踏入就医陷阱。“网络医托”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医疗业传统的生存模式。其从医院所收取的巨额医疗费,势必会转嫁到终端的就医者身上。而且,考虑到少数民营医院存在的“过度诊疗”和“价格欺诈”现象,我们似乎尤有理由担心,其在网络营销环节大肆砸钱,会否进一步恶化自身职业秉性?

相对于公立医院的保守而言,一些民营医院有着更为敏锐的市场嗅觉,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营销动力。这一切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倘若放任其不顾下限地剑走偏锋,势必会在医疗市场形成“逆向淘汰”的恶果……其实,依靠上游的“医疗骗局”招揽生意,于民营医院而言也像是饮鸩止渴。虽能赚取一时快钱,最终却将声名丧尽。我们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与监管部门能够各有担当,更多发挥正确的甄别与筛选作用。□然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0466 2016-01-05 00:00:00 三 “网络医托”,美好的邂逅背后是精密骗局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