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中牟邢庄:“长寿村”里的新气象
中牟6个项目
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公示
新圃街小学足球队获亚军
公示
迎新年书画展
家的味道!
就是这一捧冉家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的味道!
就是这一捧冉家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
手工粉条的晾晒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煮粉条

家的味道!

就是这一捧冉家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

在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均年龄50岁,最大的71岁,最小的43岁。其中王付聚今年66岁,从20岁就开始做粉条,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先后去过新密、河北、陕西等地加工粉条,是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师傅。10多年前他回到家乡,和他的几个同村老伙计一起经营着这道传统工艺。十里八村,开封等地都来这里加工粉条。

中牟播报 郭倩楠 文/图

传统手工让乡村年味愈加浓烈

王付聚负责最为严格的和面程序,粉条好不好关键在于面和得好不好。他们制造的粉条不掺杂任何其他成分,全部由红薯粉和白开水加工而成。把红薯粉碎制作成粉,晒干后放在大瓦盆里按照比例进行搅拌,一直把白薯面搅拌成表面像丝绸一样光滑,掰开里边有针鼻那样大小的孔,面就算和好了。

然后把和好的面抬到大锅旁边,由王结实和冉海周进行定性下锅煮。王结实今年71岁,冉海周62岁,都是冉家村人,他俩制作粉条也都有三四十年的时间。王结实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这个步骤是最累的,都是用葫芦制作成瓢,然后下边凿点眼儿,用手一点一点地往下拍。现在他们自己研制出一套机器,头部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片和一个圆桶,圆桶下边是均匀的圆眼儿,把和好的面放进桶内,圆片旋转压着面往下走,这样一根根粉条就出来了。通过机器控制桶底距锅内水的高度可以控制粉条的粗细。在这个过程中,冉周海不停揉面团的边缘。“面在下锅之前一定要揉得一点疙瘩都没有,要是硬了需要稍微加点水,不然面不均匀,出来的粉条粗细不均匀还会影响口感。”冉海周说。

红薯粉条是这样“漏”成的

下了锅就是煮粉条了,冉允奇今年43岁,是冉家村的村长,他负责煮粉条的程序。在煮粉条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加水,水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一直控制在90℃。从锅里出来是一个小槽,槽上边是一个水龙头,不停地放着凉水。“粉条一出锅就必须马上降温,直接用凉水冲,如果不过凉水,晒的时候不好晒也不好看。”冉允奇告诉记者。

最后一个程序是由冉守兵和冉铁水负责,冉铁水60岁,负责把出锅过凉之后的粉条截断,盘整齐。冉铁水今年51岁,负责把盘好的粉条用木棍串好,拿去晾晒。

手工小粉条

变身致富“金条”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6个人,每天可以加工2600斤粉条,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中午不休息工作12个小时。他们只是赚取加工费,每斤0.8元的加工费。每年从11月份开始加工,到第二年1月中旬结束,两个半月的时间他们6人可以赚取1万多块钱的收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年中的一大笔收入。

据冉允奇介绍,以前村里有十几个这样的加工厂,后来都关门了,因为市场上假粉条越来越多,价格非常便宜,每斤在3块钱左右,而他们加工的粉条每斤在10块钱左右。没人买他们的粉条,后来加工厂也倒闭了,现在只剩下他们这一个加工粉条的地方,来加工的都是以前的老顾客,很多都是自己家吃。“他这都是老手艺人,粉条加工的比其他地方都好吃,但我年年都来他们这儿,每次都是加工几百斤,亲戚朋友都送点,剩下的卖点。”来自开封市尉氏县的王石保说,“不过最近这几年真粉条不好卖了,都是熟人买,生人不敢买,一是贵,二是怕买到假的。”

据冉允奇告诉记者,区分真假粉条主要看粉条上有没有像大水滴一样的面疙瘩,如果有就是真的。因为假粉条一般都含食用胶,假粉条在制作过程中,面没有糊状,形不成这种面疙瘩。真粉条的粗细也会稍微有点不均匀,因为面糊性大,而且真粉条耐煮不容易浓。希望广大食客认准真粉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0562 2016-01-05 00:00:00 三 家的味道!<BR/>就是这一捧冉家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