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新颖的现代化新型社区里通上了南水北调干渠里的清水,光纤网络可以实现高速上网,驱车5分钟左右能够驶入郑州绕城高速,身边还有中部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市场群——郑州华南城提供的5万个创业机会、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这里是有望成为镇级市的新郑龙湖。 杏树满山野,风清水绵绵,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尽揽怀中,还有呼之欲出的寻根拜祖旅游区、多彩梯田艺术产业区、石刻岩画研赏区……这里是集创意文化、生态文化、农业特色旅游于一体的新郑具茨山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区。 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轩辕湖让喧闹的城市安静下来。湖边,芳草、绿树构成漂亮的生态廊道送出新鲜空气,让劳累一天的身体顿时轻松起来,可以垂钓、可以闲谈、可以阔步、可以停留……这里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郑中心城区新区。 这是新郑五年来从乡村到城市发展的美丽画卷,充满生机与希望,充满人文与关怀,描绘出整个“十二五”期间,新郑市通过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城市脱胎换骨,也使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硕果累累,新郑市是如何下好“十二五”期间的一盘棋,记者深入该市寻找答案。 记者 高凯 杨宜锦 李焱 通讯员 刘栓阳 文/图 ■纵观新郑 “小社区”里成就“大城市”梦 提起五年来生活的变化,昨日在新郑孟庄镇鸡王社区,居民王栓喜激动地对记者说:“五年里,家中生活变化很大。如今,两个儿子在郑州华南城上班,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老伴和儿媳妇在社区保洁,月入各有1800元,本人则在社区门口钢材市场上班。” 令王栓喜更开心的是,除了稳定的收入,入住新型社区后,他一家人还分了5套房,住3套出租2套,算下来年全部收入过了20万元。 五年前,生活紧张的农村小家庭在五年后喜迁新型社区,从此过上殷实有盼头的城里人生活,这一变化与鸡王新型社区整体改造密不可分。 曾经的鸡王社区是味很“农”的普通乡村,它的“路”走得顺,得益于新郑市把“路”铺得好。为实现以人为本建设新型社区的目标,新郑市专门给该社区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政策配套。 当然,在新郑市,这五年和鸡王社区居民一样过上有幸福感生活的居民还有很多。据统计,该市共计建设安置区62个、65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39920人。目前,该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7.5%提升至61%,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 产业聚集挺起发展“脊梁” 在新郑市中原食品工业园里,华润雪花啤酒、好想你红枣、雏鹰农牧等风靡全国市场的产品,抱团抢滩全国市场,河南的名优产品不愁叫不响。 食品产业规模化发展是新郑产业聚集发展的“缩影”,也是该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写实”。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该市通过大力推动“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产业“小而全”向主导产业突出转变,构建起以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三主三辅”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新郑经济升级版”。 此外,在产业集聚优中选优、强强联合的同时,新郑市还先后淘汰重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00家,并成功引进IBM、法国圣戈班等世界500强企业3家。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91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 “千载机遇临壮乡,正是击鼓奋进时。”在“十二五”鸣金收官之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新郑市上上下下信心满怀,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个奋发有为的临空经济强市在中原大地上再奏凯歌。 “开放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随后,记者来到与鸡王社区隔路而望、中原地区最大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郑州华南城批发市场。 置身华南城,不少人为整齐排列的市场群、绿树掩映的道路、干净整洁的环境点赞,纷纷称赞新郑干成了一件大事。 成功引入郑州华南城项目彰显出新郑市敢啃“硬骨头”的实力,也侧面反映出该市为营造“开放创新”好环境而付出的努力。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新郑抢抓“三期叠加”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五职招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等,共签订投资项目419个,合同总金额达2661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0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围绕打造“双创”好环境,建设“临空经济强市”这一总目标,该市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262项削减至138项,削减47.3%,审批环节由1310个压缩到620个,压缩53%。同时,高标准建设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138个行政审批事项、224个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大厅,使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不管是投资600多亿的郑州华南城项目成功落户新郑,还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郑,都不是偶然,而是新郑务实重做的积淀。而恰恰也是实干,令一个63万人的小城市更配得上“临空经济强市”的称号。 ■聚焦新郑 黄帝故里 传承创新绘就“临空经济” 满载着丰收和喜悦,告别硕果累累的“十二五”,迎来充满希望的“十三五”。过去的五年,新郑黄帝故里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深入实施“双承接、双融入”发展战略,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用“厚德自强、传承创新”的“新郑精神”,绘就临空经济强市建设的壮丽画卷! “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88.8亿元增至620亿元;财政收入由16.2亿元增至60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 五年间,中心城区、组团起步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方兴未艾,“两城两市镇”的组团发展空间布局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的1551公里“十纵十横”城乡路网体系已基本完成,建成生态廊道35条,绿化面积6.7万亩;基本达到市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建设从“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21704户、39921名群众乔迁新居。建成黄水河湿地文化园、轩辕湖公园和14个游园广场,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连年位居河南省县级市首位。 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条块融合、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1%,审批环节压缩67%,39个职能部门、138个行政审批事项和194个便民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高效快捷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完善的市、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更满意更顺心。 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五年间,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幅达到25.4 %,累计民生支出158.5亿元。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合作创业、“百千万”文化惠民、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等“六大工程”,五年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4176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458元增至170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892元增至27258元;成立62个农民协会,规划建设农民特色创业园12个,带动农民增收10%以上。 实现无线数字、有线电视全覆盖。组建各类文艺队伍1000余支,持续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轩辕大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连年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精神家园。 龙湖镇 “五大巨变”村庄变社区 “十二五”这五年,龙湖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紧紧围绕“人们在哪里居住、居住什么样的环境;产业在哪里布局,布局什么样的产业”两个关键点,以“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四类社区建设、组团起步区建设”等六个切入点为抓手,夜以继日、务实重干、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五大巨变”。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这五年,龙湖镇由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跃居2015年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百强第91位。地区生产总值从54.67亿元增至126.89亿元,增长132.1%;财政收入从1.4亿元增至21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固定资产投资从40.56亿元增至118亿元,增长190.93%。 城乡格局脱胎换骨 “十二五”这五年,新郑市龙湖镇由一个传统乡镇跃升为一座现代化组团新城。目前,龙湖常住人口突破30万,建成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增至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8%。如今的龙湖,天蓝水清、路宽街净,绿树成荫、书声琅琅,高楼林立、商贸繁荣,传统人文气息与现代都市繁华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以前,有人经常说龙湖“校内是欧洲、校外是非洲”,五年来,龙湖共投资36.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加快道路建设,先后新建改扩建“八纵九横”17条道路80余公里,完成107国道龙湖段、郑新快速通道龙湖段升级改造,建成17个游园广场,完成16条道路绿化亮化,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等。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由“马路经济”变为“园区经济”。实施退路进园,860多家路边店、路边厂进入华南城、飞宇机电城等专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4个,建成亿元以上项目49个,共完成投资565.85亿元。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由“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村委变居委”。龙湖启动了17个行政村的棚户区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共涉及9812户38618人,共完成拆迁面积66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面积220余万平方米,回迁群众2万余人。如今,“在社区居住、在园区上班”已成为龙湖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薛店镇 食品工业带富一方群众 中原食品工业园地处新郑市东北部,坐落在全国重点镇薛店镇境内,规划面积13.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 自2002年园区规划建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薛店镇围绕打造全省最大现代食品制造业基地目标,坚持“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和产城融合要求,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以园区承载、产业支撑、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成郑州重点产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园区共招引大中小各类企业242家,建成运营183家;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亿,比2010年111亿元增长80.2%;税收3.9亿元,比2010年1.6亿元增长143.8%;主要工业增加值45亿元,比2010年27.6亿元增长63%;“十二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9倍。园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和“五强”专业园区。 “一园三区”格局显雏形 目前,在产业发展上,园区按照“三力型”项目标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为主导、医药科技和仓储物流为支撑的三大产业体系。在规划建设上,围绕园区三大支柱产业体系,科学规划食品加工区、医疗科技区、商贸物流区,形成“一园三区”发展格局;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建扩建S102、解放北路、中华北路、暖泉路、莲花路、外环路等园区道路14条、60公里;日处理6万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铺设污水管网38.4公里、燃气管网52公里,绿化总面积276万平方米。 组团社区壮大企业富裕群众 在产城互动上,按照“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两人就业”的思路,将周边20个村庄紧邻园区规划整合为4个组团社区,坚持政府主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大力推荐帮扶居民进园区就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0年的0.96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9万元,增长97.9%,形成了企业壮大、群众致富、地方发展的多赢社会效果。 孟庄镇 华丽转身村民变成城里人 近年来,按照“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以郑州市委“三大主体”工作为统领,以新郑市委、市政府创建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为载体,孟庄镇坚持一个主体、维护四项权益,实施“六大工程”,算好“六本账”,搞好“六对比”,初步实现了“三集中”的发展格局。 建设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 孟庄镇辖23个行政村,4万口人,规划了3大社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孟庄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合理补偿、无偿安置”的原则,政府没出一分钱,群众没掏一分钱,使群众搬得进、不欠账、能就业、有保障。 以鸡王社区为例, 鸡王片区居住的9230人共有社区7个村民组、380户、1700人。美好家园新型社区建设,加快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步伐,切实保障农民变市民的财产权和市民权,基本实现了“五化”的发展目标。社区居民全部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用新文化塑造新型居民 在公共服务上。组建了梧桐社区管理有限公司,对集体财产进行管理;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由物业公司对社区进行专业管理,实现了资产管理和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在便民服务上。实施行政效能提升工程,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依托社会服务、中介服务、物业服务3个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民政、计生、劳保、医保、家政、养老、就业、物业维修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年为群众办理事项972件,满意率100%。 在文化服务上。大力推进“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组建广场舞、盘鼓、戏曲、秧歌等文艺队伍4支,培训文艺骨干13人,带动群众参与活动527人,开展社区群众文艺演出10余场次,以新风尚引导群众,用新文化塑造居民。 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新型社区建成后,每人无偿分配50平方米的安置房,为群众免费办理国有土地的房产证,实现了同质同权。同时,预留10%的商业房共9500多平方米作为集体资产,增加集体财产9500多万元。原来的鸡王村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使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了“三改三变五健全”。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