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2版:喜看十二五巨变 展望十三五宏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增强园林精细化管理 打造绿色美丽荥阳
“十二五”成就回顾展 引市民驻足围观
荥阳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
主流媒体看荥阳

“十二五”收官,荥阳社会发展亮点频现:荣获省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第一名,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十二五”末,荥阳市完成生产总值6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河南日报记者 徐建勋/文 记者 姚辉常/图

“十二五”这5年,对于荥阳来说,是爬坡过坎的5年,是砥砺前行的5年,更是令人振奋、让人骄傲的5年。

五年来,荥阳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郑州市决策部署,带领荥阳65万人民抢抓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按照“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的发展之路,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为构建、网格为载体、“三大主体”工作为统揽、开放创新双驱动为主战略,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加快建设“富强荥阳、美丽荥阳、平安荥阳、文明荥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路走来,亮点纷呈。为系统展示荥阳“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举措和典型经验,即日起,本报将开辟“主流媒体看荥阳”专栏,全方位呈现,深层次解读荥阳巨变。

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

“十二五”期间,荥阳围绕新材料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业态培育引进,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积极推行精准招商和专业招商。

“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超5000万元项目173个,国机集团、中车轨道、卡特彼勒、华晶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建设。荥阳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省“十快”、郑州市“两强”,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入围首批8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同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三产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孤柏渡飞黄景区、北京奥特莱斯、清华园欢乐世界等项目全面推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城镇化建设呈现新变化

荥阳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从制定完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入手,以大棚户区改造和交通路网为带动,沿黄快速通道、科学大道、陇海路西延等道路连通荥阳,累计建成县域道路350公里,完全融入大郑州。围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田园城市,累计建成生态廊道4767万平方米,围绕县域城镇社区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累计开工安置房项目50个,9万人入住新型社区,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现代城市形态风貌初步显现。

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

“十二五”期间,荥阳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达113亿元,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累计办理三级民生实事260项。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亿元,完成2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15638人。荥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900元和18200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2.2倍。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修身行善 明礼守法”全民行动深入开展。

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说:“‘十三五’时期是荥阳攻坚转型、提质增效、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围绕‘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率先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持续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2338 2016-01-14 00:00:00 五 荥阳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