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播报 教育·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师文
■书香润校园
宝宝上幼儿园,新郑又有了“高大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师文

师文:一代乐师 名满天下

师文,生卒时间不详,春秋时期郑国的杰出音乐大师,曾从师于鲁国乐官师襄。他是郑国宫廷音乐乐师的优秀代表人物。新郑播报 巴明星 文/图

学琴三年 无功而返

师文从小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决心成为像晋国能弹黄帝《清角》的师旷,燕国善吹玉律、能让不生五谷的土地上长出禾苗的邹衍,鲁国善于弹琴,能使鸟舞鱼飞的瓠巴那样的音乐大师。据新郑市市志办靳录讲述,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向瓠巴学琴,结果无功而返。师文又拜鲁国的音乐大家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奈之下说:“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 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律。我真正追求的是用琴声来渲泄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高山流水 引人入胜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师襄问:“你的琴现在弹得怎样?”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您听听再说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共有宫、商、角、徵、羽),使之发出代表八月的南吕乐律(十二律第十,为中秋八月之律),霎时,只觉琴声犹如秋风拂面、金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二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十一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徵弦,使之发出代表五月的蕤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徵、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手舞足蹈,兴奋异常,当面称赞师文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哩!”

后来,师文成为郑国的一代乐师。

勤学苦练 得心应手

靳录说,琴、棋、书、画是中国自古以来谦谦君子必须掌握的四种技艺,古琴是古代君子随身携带必备的乐器,是圣贤和君子的象征。古琴音乐融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反映一种清和淡雅、温柔敦厚的风格,追求宁静高远的境界。师文学琴的故事说明,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要像师文那样花气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2854 2016-01-15 00:00:00 六 新郑历史文化名人之师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