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夫妻一心:我们也要捐器官
f0130fl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亲车祸去世,器官移植给儿子和两个陌生人
儿子和儿媳决定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夫妻一心:我们也要捐器官

父亲车祸去世,器官移植给儿子和两个陌生人

儿子和儿媳决定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爱的传承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我身体里可以用的脏器,我都愿意捐出来。”31岁的赵伟涛告诉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

“我也愿意!我身上有用的都可以捐献。”27岁的胡秋玲说。他俩结婚才3年。

1月27日,汝州市一城中村的家中,刚刚做完肾移植手术的赵伟涛坐在椅子上,神态平静。

1个月前,他的父亲车祸后去世,把身上的一个肾脏移植到了赵伟涛体内,另外一个肾脏和肝脏拯救了两个陌生人的生命。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谷长乐 文/图

■相关链接

郑州登记有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84名

2015年,郑州市红十字会新增志愿者1941名(其中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736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55名), 增加志愿服务基地1个。

截至目前,郑州市红十字会登记志愿者42464名(其中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40426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84名),注册志愿者1256人,志愿服务基地(含县市区)9个,志愿服务队伍18支。

2015年度,实现遗体捐献7例,器官捐献42例,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肾脏84个,肝脏42个,眼角膜5对,使136名器官衰竭和重症眼疾患者获得重生。

2015年,有1736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成功入库,有1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成功捐献,累计捐献达201例,捐献人数连续11年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为了这个家

他15岁就出来打拼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一个月前,赵伟涛的父亲突遇车祸脑死亡,留下一个脑梗妻子,近两年患上尿毒症的大儿子赵伟涛,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孙女,一栋老房子……

这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期待的家庭,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家人从未想过放弃。

1月27日,天气异常寒冷。赵家所在的城中村正在拆迁,一片瓦砾。赵伟涛家院里堆着和面机、烧烤架、煎饼摊、笼屉……这些都是他家维持生计的家什。赵伟涛的母亲坐在煤炉旁。“她生病以后脑受损,说话跟外国人一样,听不懂说的啥。”赵伟涛二叔介绍。

因为家境贫寒,赵伟涛15岁离开汝州到郑州餐馆打工,因为踏实肯干,跟师傅学了一身好厨艺,做到了一家餐厅的行政主厨。

认识胡秋玲以后,两个人都会过日子,在郑州盘下了一家门面,起早贪黑卖起了早餐。婚后不久,可爱的女儿妞妞就出生。现在,妞妞已经两岁多了。

父亲捐出器官,挽救他和另外两人

幸福的生活在妞妞8个月时改变了方向。2014年的一天,在早餐店正忙活着,赵伟涛突然休克,“当时没有在意,觉得是太累了,歇歇就好了,结果第二次去医院一查是尿毒症”。从此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因为没有合适的肾源,赵伟涛靠血液透析控制疾病。为了治病,赵伟涛夫妻花光了所有积蓄,早餐店也盘了出去改成了早餐车。

除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等待肾源期间的失望甚至绝望心情,赵伟涛一家深有体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仅有1万例。

2015年12月的一天凌晨,在汝州老家,赵伟涛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干活的路上遇到车祸受了重伤,生命垂危。

生前,父亲就曾屡次打算捐一个肾脏给赵伟涛,但赵伟涛多次拒绝。“我已经很拖累家人了,不想再让父亲受罪”。

车祸当天,家族人员经过商量,结合赵伟涛父亲生前意愿,决定捐出老人所有可用的脏器。

那一天,老人一只肾脏移植进了赵伟涛体内,另一只肾脏和肝脏移植给了两个陌生人,一个人的离去挽救了3个生命。

爱的传承,他和妻子也要捐出自己的器官

快过年了,郑州市红十字会、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汝州市红十字会也十分惦记赵伟涛一家。1月27日,他们带着米、面、油等礼物来到汝州探望他们。郑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协调员海燕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兼职协调员、泌尿科主治医师杨青彦共同见证了赵伟涛父亲捐献的过程。

父亲捐献器官的大爱之举,还有漫长等待肾脏的苦痛,让赵伟涛和妻子胡秋玲做出一个决定,加入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以此回报社会,也把父亲的这份爱心事业传递下去。

“虽然我的肾有病,但我其他可用的器官和遗体都愿意捐献出来。”赵伟涛说。

“我也愿意。”胡秋玲也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6219 2016-01-30 00:00:00 夫妻一心:我们也要捐器官KeywordPh父亲车祸去世,器官移植给儿子和两个陌生人
儿子和儿媳决定把这份爱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