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感动因为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一路同行
记录下每一次的感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宽家”赴京录制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一路同行
记录下每一次的感动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王宽家亲切交流
王宽夫妇观看《天下父母》栏目 不久前为他们拍的专题片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一路同行

记录下每一次的感动

白岩松赞“老艺术家风范”

负责访谈部分的是白岩松,他如同拉家常般,很快就让王宽夫妇打开了话匣子,但刚开始没多久他就暂停了,他说,要把最想说的话留到正式录制时再说。但他还是夸奖王宽夫妇,台风特别稳健,从上面的台口走到舞台中间的那段红地毯,两位老人手拉着手,面带微笑,步履不紧不慢,始终与观众有交流,一看就是老艺术家的风范。

敬一丹负责朗读王宽夫妇的颁奖词。彩排结束之后,白岩松晚上还有活动先行离去,敬一丹跟王宽一家在一起亲切交流。当得知王海龙是渐冻人,手脚已经不能动,她主动上前与海龙握手,询问海龙的情况。得知海龙歌唱得很好,去年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她给海龙点赞说:“有时间听你唱歌啊!”

记者上前请敬一丹谈谈她认识的“王宽家”。她说:“每一年在感动中国现场,遇到的都是好人,但是好人也是分不同类型的,‘王宽家’是这个舞台上以前没有呈现过的类型。爱和善意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的,王宽老师卖唱育孤的故事,观众感到既熟悉又新鲜,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他的精神,颁奖词做了最好的概括和总结。”

颁奖

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彩排非常顺利,当晚,记者不忍打扰两位老人,希望他们早点休息。但当得知记者为了工作耽误了晚餐时间,准备泡方便面吃时,他们把在餐厅打包的几样完好的饭菜给记者送到了房间,令记者非常感动。

来京的第三天,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王宽和家人得到通知,当天下午2点30分正式录制,我们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状态。上午8点多,记者偶然打开宾馆的电视,发现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正在播出“王宽家”的故事,于是急忙赶到同一层的王宽夫妇房间,让他们也及时收看。下午就要正式录制《感动中国》,上午又有之前采访的电视台播出他们的专题节目,不能不说是个巧合。

这档节目,播出了近一个小时。这个节目拍摄时,因为王淑荣过71岁生日,记者前往采访并帮助他们拍摄全家福时,曾经遇到过栏目组的拍摄人员。他们在王宽家待了两三天,拍得很精细。电视上出现孩子们一起高唱生日歌的画面时,王淑荣禁不住红了眼眶。

在下午正式的录制现场,特别是给最后压轴出场的“王宽家”颁奖时,央视播出的人物介绍短片,让更多人回顾了王宽夫妇17年间感人肺腑的奉献经历,特别是短片一开头,在铿锵急促的锣鼓点中,在风雪交加的深夜里,王宽奋力蹬着自行车,前往茶楼去卖唱,令人一下子陷入那种特殊的情景当中。

所以,当王宽夫妇从舞台高处的台阶上携手走下,负责访谈的白岩松迎上前去,第一句话就是:“看到你们老两口走下来,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苦尽甘来’!”

所以,敬一丹念出的颁奖词里,有这样的结语:“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所以,当颁奖典礼结束,记者采访离席的观众时,几个北京的小朋友异口同声说:“我们确实被王爷爷感动了,他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乐于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的健康去照顾孤儿们,靠卖唱来养活他们,我们觉得他是我们见过的最可敬的爷爷!”

…… ……

大爱王宽 大爱郑州 大爱河南

□郑言

有一种爱,叫“王宽家”,感动了中国!

有一座城,叫郑州,连续三年感动了中国!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昨晚举行,本报发掘推出的大爱之家“王宽家”感动上榜。这是郑州连续三年荣获感动中国人物奖项,全国城市独此一家!也是河南在央视14年评选中推出的第15个感动中国人物,在全国难能可贵!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荣誉,既是对王宽个人、王宽夫妇及这个爱心家庭的褒奖和肯定,也是对郑州这座大爱之城、温暖之城、和谐包容之城的褒奖和肯定,是对亲情河南、暖暖中原的褒奖和肯定。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王宽夫妇收养6名孤儿,是绿城百姓最朴素、真挚的情感:把孩子养大、教孩子成才。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付出的却是16年的时光和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身为一级演员,王宽屈尊茶楼卖唱,花甲之年再次学艺,风雨十年节衣缩食,心脏搭桥无怨无悔,所有一切,只为救孤养孤。王宽夫妇没有把爱心停留在言语上,而是施之于行动;没有把奉献停留在亲人身边,而是放眼到更大范围;没有把行善停留在功劳簿上,而是贯之以坚持。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仁爱对于王宽夫妇来说,不是名利,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做人做事的准则。他们从对家乡的爱始,从对孤儿的恻隐之心起,坚持善行善举,孜孜以求、奉献不止。在王宽夫妇身上充分体现出仁爱不分老幼、不分时限、不分界别的本意。这是真正的为仁,是值得尊敬与铭记的。

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在王宽夫妇的引领下,不仅成了才,也牢牢树起了扶贫救困、传播大爱的心念。他们紧随王宽夫妇的脚步,凭借从小培养的戏曲功底,奔赴几个省份举行义演。王宽和他的家人,唱的不只是豫剧,也是绿城儿女的一片赤诚,仁爱之心通过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不断蔓延开来,扩散开去。虽然善举帮助的只是一部分人,但仁爱精神却能惠及更多人。

“德不孤,必有邻”。

郑州这座城市,历来有崇善向善、温暖大爱的优良传统。从仁医胡佩兰,到陇海大院,再到“王宽家”,自“感动中国”评选以来,还没有哪座城市能够连续三年获此殊荣,郑州做到了!“感动中国”14年来,共有15位河南人获此殊荣,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在15人中,从郑州走出去的就有9位,郑州报业集团发掘、推出的就有6位。这样的荣誉充分证明,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始终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坚持着经济与文明两手抓,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原腹地,厚德载物。

郑州这方沃土,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滋养着宽容包容的人文精神和互助友爱的人文情怀,传承着崇善向善、温暖大爱的优秀美德。

随着越来越多的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家”等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涌现,大爱之城、温暖之城郑州必将为中原崛起增更多的光,为中国梦添更多的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7388 2016-02-15 00:00:00 二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一路同行<BR/>记录下每一次的感动KeywordPh“王宽家”赴京录制感动中国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