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2016郑州两会特别报道(中原区·秦岭2/2016-02/24/T11/20160224T11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秦岭路
街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秦岭路
街道
秦江社区“阳光6+1”生活服务平台
重阳节书画展
秦岭路街道秦江社区新办公房
图书阅览室

秦岭路

街道

突出民生导向 筑牢党建基石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秦岭路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组织工作精神,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突出民生导向,不断强化基层、打牢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郑州晚报记者 董占卿

通讯员 汪永辉

李晓芸 文/图

多策引路

让服务阵地“强”起来

秦岭路街道始终把完善、提升社区服务场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持续发力,切实建强基层服务阵地,稳步筑牢基层基础。

一是对新建社区做好一个“配”字,采用配建共享方式,通过积极沟通,争取单位支持,不断扩大综合用房面积。二是对大型单位成片居住区,做足一个“合”字,采用联建共享模式,改善办公条件。三是针对党建阵地陈旧、面积缺口较大、硬件设施落后的社区,抓好一个“改”字,统筹扩建改建方式,争取政策支持,不断提高硬实力,针对资金问题,街道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做到3个优先,即:优先安排项目,优先经费支持,优先采购设备,全方位为社区建设提速。仅2015年,街道共投入社区建设专项经费550万元。目前,街道社区服务用房面积11000平方米,今年新增3300平方米。其中,秦江、锦艺西两个社区服务用房达到了2000平方米,建西、杜康等5个社区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到了88%,社区服务群众场所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规模适中、硬件达标,体制更为健全的服务体系。

倾斜力量

让基层党组织“实”起来

积极推进社区整合,将街道10个“小社区”整合为8个“大社区”,把流动党员支部、非公企业支部、网格支部下放到社区管理,真正实现了区域化大党建。

推动人员力量向社区倾斜,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社区“第一书记”,从机关工作人员中安排40名文化层次较高、年轻有活力的工作人员补充到社区工作中,占机关工作人员的60%;在社区人员组成上,除机关下沉人员之外,还面向社会选聘一部分大学生,再从居民中推选出部分威望高、能力强的居民进入公益性岗位。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均超过了20人,切实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

为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工作水平,街道先后3次组织各社区书记、主任前往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先进做法,组织开展党建业务知识培训8次。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会代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充实社区工作队伍业务知识,开阔其工作视野,在党建经费上舍得投入,2015年,街道下拨党建专项经费90余万元,切实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网格 让四项基础制度“立”起来

制定并印发了街道依托网格推进四项基础制度工作方案,在工作中精心部署、着力推进。

一是在街道全面推进“三会三议三监督”决策制度,多次主持召开党工委会、党政联席会对重大事项专题研究;在各社区、村建立居民议事厅,强力推进“一征三议两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实际问题110余项。

二是以长效机制为载体,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在三级网格内设立矛盾排查专员,建立矛盾排查日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网格长矛盾调解员作用,基本实现了矛盾调解工作的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三是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特色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便民服务机制。依托社区建设,设立多功能活动室、健身中心、儿童乐园以及由专业社会资源参与的“6+1”生活服务平台。提出了以七色彩虹服务、“光合+服务”、红网先锋、结对帮扶、党代表工作室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支部为核心,志愿服务、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服务机制。

四是以纪律作风制度建设为载体,强化党风政风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村、社区管理及便民服务权力清单22条规范,以南寨、秦江为试点,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在街道层面成立街道纪检监察室,印发了《关于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对社区(村)党风、政风监察监督,从而使街道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搭台引线 让辖区党员“站”出来

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秦岭路街道搭台引线,让辖区党员“站”出来,积极回应居民群众期盼。

一是搭建教育平台。在各社区积极推进微信平台、“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平台和智慧党建平台工作,目前,微信平台、红色网络教育平台已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切实拓宽了党员教育渠道。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在辖区广泛开展“党旗红、夕阳美”“拆迁不离党”等活动,动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者队伍,利用职业和技术专长,积极参加社区内各种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目前,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人数63人,对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街道结合“党徽映中原”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与管理,使他们离岗不离党,不放松自己的政治修养,为社区贡献余热;三是搭建帮扶平台。积极开展了“3+2+1”帮扶活动,每名班子成员联系、帮扶3个以上困难群众、辖区单位、服务对象,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联系帮扶2个和1个以上,做到常态化联系,全方位服务,切实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另外,先后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7支,党员志愿者400余人,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办好事1000余件,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

突出特色 让服务品牌“靓”起来

坚持“一社区、一特色”,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挖掘自身潜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工作中,街道不断充实社区服务内涵,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集一站式服务大厅、舞蹈室、健身室、儿童乐园、多媒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服务集群”,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积极引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进驻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晚晴山庄”养老集团、“老兵快跑”家政公司等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街道通过免费提供场所的形式,引导服务企业为居民提供低偿、甚至无偿服务,进一步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如锦艺东社区的“七色彩虹”服务、秦江社区的“光合+”行动、金源社区的“安全和谐社区建设”等多元化活动载体各有亮点。各社区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居民满意度,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格局。街道秦江社区党委以及秦江社区阳光“6+1”生活服务平台、锦艺东社区晚晴山庄日间照料站被市委组织部分别命名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以及基层公益型社会组织示范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9083 2016-02-24 00:00:00 四 秦岭路<BR/>街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