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0版:开局十三五 建设国际商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门口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用88元及以上4G套餐,光纤宽带/高清电视免费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三五”十大体系建设,民生红包发不完
家门口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解读

“十三五”十大体系建设

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大开放体系

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发挥经济腹地和双向衔接功能,强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郑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2020年,郑州成为引领中西部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达55%以上。

●推进航空港区“双枢纽”发展战略

坚持以航空港实验区作为现代化国际商都核心区,统筹推进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扩大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品牌效应,积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

到2020年,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05万人。

申建新一批综合保税区。积极申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

“三链融合”大创新体系

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打造“全民创业热土、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以申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打造辐射中原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研发和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力争2020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

●建设30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建设30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0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和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郑州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超过3000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120家,创业服务机构300家。

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区,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金水科教园、郑州经开区为辐射区,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培育科技型企业1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

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大生态体系

以资源节约优先、环境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基本方针,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的理念,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强力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塑造提升现代田园城市风貌。

●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郑州

综合治理污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美丽郑州。发展以“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体系。新造林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开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龙湖生态文化公园和龙子湖高校生态文化公园等大型游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治理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新污染

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治理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新污染,提高城市宜居指数。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大民生保障体系

坚持富民导向,把改善社会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抓好“实事”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

具有影响力、亲和力、感染力大文化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积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精品文化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形成与国际商都相适应的多元包容文化。

高质高效、公平正义、责任有序大服务体系

加快以“五单一网”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规范提升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4+4+2”党建制度为基础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营造稳定、安全、和谐的城市发展环境和整洁、文明、有序的群众生活环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9376 2016-02-25 00:00:00 五 家门口300米见绿、500米见园KeywordPh“十三五”十大体系建设,民生红包发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