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聚焦全国两会传递河南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发展谋大势引才引智兴中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郭庚茂出席在京豫籍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代表座谈会
创新发展谋大势引才引智兴中原

周杰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河南关注机器人产业,这将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周杰从事工业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研究,他认为工业企业升级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企业缺乏配套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资金存在不足。中央号召成果转化、全面创业,我们都愿意把自己做的成果转化。我建议省政府应制定政策,让教授、博士生与企业加入创业公司共同创业,这样能降低创业公司的风险。”

此外,他还建议河南关注机器人产业,这将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与互联网相比,它有实体基础,有民用消费基础。国内这一块刚起步,河南能及时部署,这将抢得领先。”

王欣涛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北大河南招生组组长

建议河南续签与北大省校合作协议

“河南是生源大省,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呼吁全国高校向河南多投放招生计划。北大近几年连续扩大在河南的招生规模,这也是我这几年工作最自豪和骄傲的事情。”王欣涛说。

2011年以来,北大在豫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河南已成为北大在京外最大的招生计划投放地与生源地。

王欣涛建议:首先,河南省与北京大学省校合作协议是否可再续签一次。2001年,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与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签订了北京大学与河南省政府省校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密切了省校之间的合作,一大批北大优秀毕业生尤其是河南籍的毕业生回到家乡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之中。近年来,北大与其他省份先后签订了省校合作协议,省校之间在科技创新、互联网+产业方面的合作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建议续签省校合作协议。

其次,2012年,河南来北大招收了13名选调生,除一人经遴选回京外,其他12名同学在基层干得都不错。目前全部人员均已按照相关政策解决了相应级别。但河南的政策力度和广西、福建、甘肃等省份还是有点儿差距,12名选调生的管理都在县里,并未放在关键岗位历练,建议加大对他们的使用力度,使得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姚学锋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科技人才储备是科技强省基础

姚学锋1992年在郑州大学材料系工作,工作一年以后来到北京。这之后的每年都会帮助1~2名河南学子到他那里做研究生或是博士生。他对河南省高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1.高科技人才储备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与山东、江苏、河北这些发达城市的企业,包括当地的政府在各个县市都设立有高科技人才计划。他们以项目驱动,推进当地的创业、创新企业的发展。而河南却没有。“我认为河南省及其有条件的市县要建立高科技的人才计划,以项目驱动吸引人才,落到实处,真正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驱动能力”。

2.产学研结合是实现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年我与南方几个省市的接触比较多,这几个省市都在北大、清华、哈工大、科技学院建立了研究生院、分校等。我们能不能让那些著名的985高校在河南建立分校、研究生院?这样就相当于扩大了河南的招生名额,还可以加强河南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河南的科技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为河南的学子提供了更多的进入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大学深造的机会。”

3.国家重大项目是河南实现科技强省的关键突破。“河南应该抓住“十三五”的机遇,让河南在新材料、能源制造、微生物、环保、农业、航天航空等重大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实现河南的科技强省梦就不远了。”

马春生 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部副部长,汽车碰撞试验室副主任

清华在苏州建了汽车研究院,建议在河南也建一个

从2011年到2015年,共有148名清华毕业生到河南工作,这个数量在全国排名17位。但是其中87人是定向培养的,85人是河南籍。所以,回到河南的学生数量低于学校招录到的学生。怎么才能解决这一矛盾?马春生建议,第一,消除信息不对称,加大宣传力度。河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强烈,但有些同学对此了解不够。第二,除了建研究生分院,应该建专业研究院,清华在苏州建了汽车研究院,这种研究院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人才,为何不能在河南也建一个?第三,应该开辟特别通道来吸引人才,给出好的待遇。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在是河南

引进人才的好时候

“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家乡,这几年河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很大的进步。”郑风田说。

我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河南、山东这些人口大省享受到国家财政拨款的优质高等资源特别少。如何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化,不仅要在研究上下功夫,也要在立法、与教育部的沟通上做好推动工作。

除此之外,郑风田还谈到名校“请进来”的问题,他说,浙江、上海都已经开始跟欧美的名校合作,要利用河南自身的优势产业,例如河南是粮食主产区,可把全球好的农业大学请进来。

“人才的所有与所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郑风田说:“现在是河南引进人才的好机会。”他说,首先,欧美地区留学的海归在一线城市已经饱和,抓住这个机遇,制定激励措施可以吸引一大批的海归人才。其次,更好的机会是所用,人民大学与很多地方政府签订协议,使得老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交流。

最后,引进人才可以定点,粮食生产可以有目的地增加优质的农产品,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农民是做不到的,需要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

要讲好河南故事

郑新业说,自己离开河南这么多年,看足球的时候,永远支持建业。他认为:河南省定位产业带动、区域定位非常好。

“我建议,一定要讲好河南故事。”郑新业说,人口大省如何发展,全世界都很关注,“河南在国内及国际上要争取规则制定、话语权,一个抓手就是智库建设,在重大事项中发出河南声音。”

“我们高考录取率没有接近全国平均,招生指标上能不能拿到更多教育资源,人大代表应该集中提出议案。”他建议,省委省政府以智库为抓手,就转移支付公式制定、教育资源两方面集中河南代表团的力量提出议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1853 2016-03-04 00:00:00 五 创新发展谋大势引才引智兴中原KeywordPh郭庚茂出席在京豫籍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代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