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5版:新郑播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留库、樊淼 :
根雕艺术魅力独特
樊宏涛:初心不改真英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变废为宝,朽木也能造就艺术价值
陈留库、樊淼 :
根雕艺术魅力独特

陈留库、樊淼 :

根雕艺术魅力独特

根雕艺术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它利用自然的枯根朽木,取其质坚纹美,如漂如流,如喷如洒,如歌如舞,如爱如恋的神态,把形象入于诗情画意之中,情景交融,形成了意境深远的插图,激发人们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近日,记者采访了新郑根雕艺术协会的陈留库和樊淼。通过观察和咨询,了解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新郑播报 李显文 文/图

新郑枣树让木作文化散发新活力

据陈留库介绍,木雕技艺是木工技艺的分支,属于木作中的细木作,因此,木雕技艺中包含着中华木作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木作文化的血脉。几千年来,木雕技艺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骨骼,都打着中华文化的烙印。同时,它又受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充斥着不同的个性,日久经年,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使中华木雕的大家庭各具特色并多姿多彩。而新郑就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

陈留库口中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新郑当地的枣树,凭借着独特的栽种技术,新郑这片古老的大地从来就不缺乏文化的氛围,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都让新郑的文化在一天天沉淀中更加厚重。如今,与时俱进的新郑人民也在用根雕、剪纸、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让新郑文化散发出新的活力。

独特的栽培使枣木疙瘩变废为宝

根雕艺术,即人们利用根的天然形态和纹理,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突出表现根的美和意境,也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精神的艺术。

2001年,新郑市根雕艺术协会获批成立,从此填补了新郑根雕艺术的空白。协会会长陈留库告诉记者:“根雕艺术是自然之根,天下炎黄子孙则同属一脉,轩辕黄帝又是民族之根,这些同属于根文化,而新郑又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能让我们的根雕艺术与根文化紧密结合。”

独特的栽培技术使新郑枣树树干下部呈膨大状,如古代花瓶一样端庄优雅,造型千变万化。新郑的根雕爱好者们根据这一独特的造型,制作了人物、动物、花鸟等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既是“自然之根”,也是“人文之根”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艺的特点是天然造型,突出“天然美”。樊淼依据自己多年经验把根艺特点总结了五个字:真、奇、古、怪、绝。他说:“根材对根艺是很重要的,没有天然形成的好根材,很难制作出好的根艺作品。对于我们这种手艺人来说,寻找理想的根材十分艰难,往往过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难一得。同时要在创作中反复审查,在爱护天然、不损天然的基础上,十分谨慎地略加整删,在似与非似中寻求意境,在根木节、疤、瘤上找传神。”

樊淼介绍:“一般人可能不怎么清楚,根雕的工艺工序是十分讲究的,大多数根艺师傅在传统的流程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亮点。首先要干燥根材、去皮,然后构思创作,打胎粗雕、细雕,接着粗打磨、细打磨,再上漆烫蜡,最后打磨抛光,一个根艺作品成型了。”

据了解,每年的拜祖大典期间,该协会都会举行一场根雕展览,让更多前来寻根拜祖的人既可以寻找“人文之根”,又可以欣赏到“自然之根”,不仅丰富了新郑的“根文化”,更是对新郑黄帝文化新的演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2004 2016-03-04 00:00:00 五 陈留库、樊淼 :<BR/>根雕艺术魅力独特KeywordPh变废为宝,朽木也能造就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