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聚焦全国两会 传递河南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着最琐碎的事 传递最大正能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着最琐碎的事 传递最大正能量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记者探访12位在京“河南好人”
焦玉祥 孙洪枫 王攀 王军章 李守禄 张喜忠 陈维红 李高峰 朱奕名 崔杰 曹永友 杨法勇

首都北京,春意盎然。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昨天,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一行,专程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汇乘汽车服务基地,采访了12名在京务工的河南人。这12名河南好人,他们的雷锋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他们的高尚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大家。获得过“北京好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李高峰说:“不管到哪儿,河南人都要把服务地当成家,增光添彩!”

李高峰:做着最琐碎的事情,传递最大的正能量

2001年开始到北京打工,卖过红薯,当过报刊投递员,干过社区保洁员。15年来,他义务清理河道垃圾7000吨,清理街边小广告,义务巡逻抓捕小偷29人,照顾帮助孤寡老人,并发起组织了“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他先后被授予“北京好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还被称作“社区110”“最美北京人”,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北京好人》。

这就是李高峰,做着最琐碎的事情,却传递出最大的正能量。2014年这位“北京好人”终于落户北京,现在是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员。

虽然身份变了,但李高峰做志愿服务一直没有停止;虽然已经落户北京了,但他仍坚定地告诉周围所有人:“我始终是一个河南人!不管到哪儿,都会把服务地当作家,为家乡增光添彩。”

崔杰:拿20%企业利润资助大学生

崔杰是商丘市梁园区人,今年36岁。18岁那年,崔杰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当保安,每个月收入只有140元。经过打拼,崔杰注册成立了圣爵芙服装公司,近10年来,每年平均的营业额可以达到9000万元,目前有员工200多人。

后来,崔杰受老乡李高峰影响,开始做公益事业。他加入了“河南人在京环保志愿者服务队”这个光荣的团队。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他向灾区捐赠了1000套书包、1000套课本,500套羽绒服等。每年,崔杰都会拿出企业利润的20%,大约100万元,主要方向是资助商丘籍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并打算组织“大学生扶持一条龙”服务。

“做公益让心灵得到升华。积小善成大善,这是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崔杰说。

王军章:冰冷湖水中勇救落水儿童

王军章是商丘市宁陵县人。2014年1月1日,王军章和同伴一起,跳入北京燕郊公园的冰湖中,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王军章说,“当时在水里也没有想太多,把孩子抱上岸后才感觉到衣服已湿透,双腿也麻木了。但看到孩子安然无恙,也就放心了。”

1999年,王军章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至今,2006年创办了创喜财务顾问有限公司。2008年,王军章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的发起人李高峰并加入这个团队,并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开着奥迪车给孤寡老人服务,不收一分钱。”王军章的事迹已被传为佳话。

王军章说,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河南人赢得了荣誉,结交了很多侠肝义胆、爱心满满的河南老乡。

朱奕名:成名不忘本,资助贫困山区孩子读书

形象气质俱佳的朱奕名,初看以为是个漂亮的邻家姑娘,实际上是我国著名青年歌唱家。她的嗓音浑厚圆润,音域宽广,演唱洒脱豪放。原创代表作有《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桐柏之歌》等歌曲。

令人称道的是,近年来她又热衷于公益事业,是“世界慈善大使中国总赛区十佳最具爱心奖”获得者,还被聘为“国际空姐选拔赛”形象大使,并被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去年,朱奕名成为“孝星”中的一员,荣获“2015年北京市孝星”荣誉称号。

朱奕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她出生在淮河的源头——桐柏, 这个美丽大气的女孩子,除了有音乐天赋的同时还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心。成名之后,朱奕名对公益活动的赤热之心丝毫未减。音乐与爱同行,感恩、爱心一路伴随她至今,她坚持尽自己的能力资助贫困山区学生读书,义务定期慰问孤寡老人。

孙洪枫:清华“学霸”动员老乡校友为家乡效力

2013年,10位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中有三人来自河南,而这三位“学霸”中,就有河南商丘人孙洪枫。

2014年,孙洪枫硕士免试入学,如今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他是清华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会主席。然而最让他自豪的是他现在正在负责清华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的工作。为清华在校河南籍的同学提供了解河南、报效河南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在校的河南籍同学对河南的政府、企业以及各个领域有所了解,以促成河南学子返回家乡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

经历了10年的发展,在清华大学学生中原发展研究会完成注册的河南籍清华人已经有1200多人。“每年协会都会组织一些同学回到河南进行调研,通过这些实地调研,许多清华的同学都会选择留在家乡的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工作。”孙洪枫说。

曹永友:发起老乡会,宣扬河南形象

老家信阳的曹永友2009年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如今,他已经参加工作,成为北方微电子机械的工程师。初来北京,曹永友感到不管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对河南人存有偏见,就想做一些事情来宣扬河南人的正面形象,他与同在清华读书的信阳市光山县的同学们,开始想办法联系在京老乡,共同发起了光山老乡会,互相帮助,同时宣扬河南形象。

另外,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曹永友也曾担任清华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的骨干,当时的曹永友经常奔走于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间,联络其他高校的豫籍在京学子,组织一些校际联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加强了各个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交友、经验分享的机会。另外联合其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向北京宣传中原文化,也为新老学生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杨法勇:连续五年参加马拉松,传递正能量

与许多刚来到北京的“北漂”一样,2006年初到北京的信阳人杨法勇一度穷困潦倒,马路边、火车站都曾是他的栖息地。2011年四处碰壁的杨法勇得到第一份工作,在一个电商平台任会计。2012年10月,杨法勇参加了北京举办的马拉松,“全程42公里,能够跑完完全是靠意念。”杨法勇说,但是,也是从那次起,不管是在郑州还是北京的马拉松,每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连续五年奔跑在郑州、北京两地的马拉松赛道上,杨法勇一次又一次地征服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已经在他心中慢慢生根。“我觉得在生活中应该不断地为自己积攒正能量,我也希望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杨法勇感慨道,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享受筋疲力尽绝望而又不放弃的过程,锻炼坚强的意志。

王攀:员工85%都是河南老乡

2003年从家乡河南焦作来到北京的王攀似乎也只能用穷困潦倒形容了,在这十几年里,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王攀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维修服务公司。

许多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王攀的万府恒盛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但是原因却是相当有趣——这个汽车维修服务公司的员工85%都是河南老乡。“前几年河南人在北京不好找工作的时候,有河南人去跟我们同类型的公司应聘,他们都会直接告诉来应聘的人‘你去万府吧,那里招河南人’。”王攀说。

王攀说:“十几年前也许大家听到河南人还直摇头,但是现在不管是从家乡的建设,还是我们这些在京河南人为树立家乡形象做的事情,都让我能够自豪地说出‘我就是河南人’。”

陈维红:让更多在京务工的河南人买车买房

44岁的陈维红来自河南信阳,1997年进京创业以来,他培养出了十几个千万富翁。

2013年,陈维红收购了一家汽配市场(汇乘汽车服务基地),以极低的租金价格招来了四家在全国富有知名度的汽车服务品牌,被大家称赞为“汽车美容装饰人才的发掘地”“汽车美容店老板的梦工场”。

陈维红说:“河南人朴实、厚道、能吃苦,我希望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美好的生活。其实,陈维红的‘雷锋精神’无处不在,2001年至今为家乡修路5公里,投资40万挖水塘120亩,解决农民灌溉用水,多次慰问特困户,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现如今,陈维红已经受邀成为清华大学豫协的顾问,指导会员就业。他的公司,也早已成了一个“就业指导工作站”,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总会有几十个人来这里探讨、交流。

焦玉祥:我奉献我快乐!孩子以我为榜样

焦玉祥来自新乡卫辉,2007年底通过老乡聚会,他认识了“北京好人”李高峰,并加入了河南志愿者服务团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北京的环境保护、文明宣传、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在一年的时间里成了志愿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自2009年起,共青团中央机关大楼有些人开始知道“小焦”,那是因为他经常组织河南在京青年去团中央礼堂看电影。河南团省委有些人经常提起“小焦”,那是因为他经常组织河南团省委在北京举行的关爱河南青年及打工子弟的系列活动,并报送相关的材料到团省委。河南在京青年有更多的人知道“小焦”,因为很多次关爱活动的组织、通知人就是“小焦”。

焦玉祥很自豪地说,他的孩子3岁时从老家来到北京跟着他生活,儿子也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在学校年年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和“三好学生”。

李守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要出来的

2016年1月底,李守禄像往年一样,赶春运火车回老家信阳固始过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身后多了一台摄像机——北京电视台要为他制作一个5分钟的专题片,随后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滚动播放。

2010年8月,李守禄在北京湍急的污水河中,救起了一名儿童,事情经媒体报道后,改变了他的人生。从一个打工仔变成耀眼的“公众人物”。

出名后有企业开出了年薪10万元的高价,希望他能加盟。这样的好事却被李守禄拒绝了。他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要出来的。”

北漂16年,李守禄过得很安心。他和妻子靠自己的勤劳自力更生,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工作。“在北京这么多年,和周围人相处非常愉快。让我送货的老板大多都是北京本地人,他们就经常说,找你干活,从来没有晚过,让人心里踏实。你们河南人真实在!”

张喜忠:宁愿一身脏,换来万家净

他被称为“当代时传祥”。他在北京成立了学雷锋服务队,常年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福利院免费疏通管道清淘厕所。最近几年来,每年向贫困子女等捐出善款10万元。

他就是老兵张喜忠。1984年张喜忠退伍回乡,3年后从老家河南新乡卫辉来北京务工。来到北京,他又拾起老本行种起了蔬菜,拿起了挑粪的扁担。

2001年张喜忠创办了由退伍兵组成的“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每天忙着帮别人疏通下水道、清淘化粪池。在团队建立之初,他就定下一条规矩:免费帮社区的孤寡老人疏通下水道。在社区,几乎每个老人家里都有一张他的名片。

“做好事不吃亏”——这是张喜忠的名言。“河南人的形象,靠的是每个河南人来维护。为了更多的家庭,我身上脏点臭点不算啥。”张喜忠说,不管在哪里,只要为这座城市作贡献,就会被这个城市接纳和认可。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2184 2016-03-05 00:00:00 六 做着最琐碎的事 传递最大正能量KeywordPh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记者探访12位在京“河南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