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聚焦全国两会传递河南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工匠精神”助力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工匠精神”助力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

3月7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河南代表团团长郭庚茂、副团长谢伏瞻和代表们一起,共同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体代表纷纷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成绩客观实际,剖析问题不遮不掩,谋划工作科学合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代表们也纷纷提出建议意见,呼唤“工匠精神”。代表们还就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解决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突出河南地位,促进中部崛起

吉炳伟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

吉炳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在编制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中把河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力区域,希望下一步在促进中部崛起十年规划中更加突出河南的地位。”

二是建议进一步强化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重视和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一步,建议国家再给予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举措,真正让航空港经济引领中原经济发展。

三是建议国家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古都保护与改造的支持力度。

四是建议将郑开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尤其是近两年加快了审批力度。“所以,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郑开新区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河南大力支持。”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张倩红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

张倩红将话题锁定在“创新创业”,她说,我们的科研机构也应该有包容失败的体制因素;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张倩红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和研发机构要认真研究国际上对创新国家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明确创新国家的标准,找出差距和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各级各有关部门在重视研发能力的同时,也要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希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明确责任,捋顺目标;不要太刻意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和比例,而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养成他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建议《能源法》早日出台 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孔凡群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

围绕能源结构调整,能源高效利用,孔凡群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能源高效利用等相关政策法规,现在能源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能源法》作为基础法规已经研究10多年了,希望能尽快出台,切实让能源的生产、消费、流通、监管等各个领域有法律依据;要加快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等大型法律,规范市场运行。要加大对能源高效利用的政策调控,现在要由高碳变低碳、低效到高效的发展,电改煤、气改煤等消费侧里面政策调控得还不足,需要相关部委研究相关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要加强市场监管,现在政府审批权力减少了,但监管责任更大了,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政府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特别对于能源消费、能源利用、价格质量等方面,要切实通过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科技创新研发经费不能撒“胡椒面”

马玉璞 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集团七二五研究所所长

马玉璞说,过去几年,国家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但由于立题太多,项目太多,撒胡椒面现象普遍,效果不太明显,建议集中经费对重大课题研究给予资金倾斜。

“我们是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科技地位还处于世界第三、第四方阵。”马玉璞表示,这些年,国家在科研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各方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立题太多,撒胡椒面情况比较普遍,主要经费都用于折旧、养人等支出,造成实验做不深,做不透,难以出成果,建议加强科研立题,集中经费对重大课题研究给予资金倾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政府各个部门都很重视,但整体来说,各方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比较弱化的,如果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好,势必会挫伤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要想打造技术强国,一定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实施“中原一卡通”

让老百姓得实惠

张泽群 全国人大代表,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主持人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不仅是有思想,有观点,有方向,有目标,更重要是有态度,有力度。”张泽群表示,当大会结束后,有记者问报告中的哪句话最打动他?他的回答是这样一句话:“‘中国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让大家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说的也是我们河南人的心声。”

1985年考广院,朗诵材料来自郑州晚报

张泽群说,他1985年来北京考广播学院的时候,曾经自带了一篇朗诵材料,就是从郑州晚报上剪的一篇文章,叫做《俺是河南人》,表达了河南人刚刚摆脱吃饭难的情况,看到经济形势初见曙光的那种欣喜。现在,河南在全国经济总量已经占到第五位。这是我们1亿人民干出来的。

建议政府公开采购文化活动

“建议将广播电视平台、新兴的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移动平台等,都要纳入统一的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范围,加大预算投入与支持。”张泽群建议从河南做起,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平台公开预算,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直接服务老百姓。比如,政府可以采购剧团演出,政府采购节庆主办活动等内容都能够公开运行,让老百姓得到公共文化服务实惠。

建议实施“中原一卡通”

“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中原一卡通’的制定标准。”张泽群表示,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有八达通,拿着这个卡可以坐地铁、去超市买东西,很多公共服务都可以用一卡解决。“如果出台‘中原一卡通’,让老百姓在现代生活中更便捷,这也是提升城市服务,促进城市魅力的一种举措。”希望我们河南的城市要考虑如何更加方便老百姓的生活,有时候这可能也是个很大的话题,解决了问题就发展了机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2483 2016-03-08 00:00:00 二 “工匠精神”助力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KeywordPh河南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