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聚焦全国两会传递河南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0310dhys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代表委员:提升产品品质是必走之路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抓手,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大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成为举国上下都在思考、探索的重点。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表示,产品品质的提升,是供给侧改革的必走之路。

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产能结构的改革

说到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天伦集团董事长张瀛岑认为,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产能结构的改革。当前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几乎全行业亏损,对落后的产能必须坚决予以淘汰。排放结构的改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当前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很大,不但造成了大量污染,而且由于热度不够,对产品的品质提升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应该加大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的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丰乐园实业集团董事长、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认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农业生产面临农产品价格生产成本高,土地收益低,土地撂荒严重,迫切需要加快农业供给端的结构改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正处于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困难挑战更加艰巨。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等。以上这些都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 宋丰强说。

供给侧改革,解放传统企业积极性

“为什么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多支持传统产业?这是因为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全国人大代表、思念集团董事长李伟说。

对传统产业,李伟非常有信心:“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传统产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依然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从经济周期看,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传统行业面临着残酷的洗牌。但在告别高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只是完成了中国经济的温饱问题,只不过是刚刚结束了‘低垂的果实’的阶段。下一个周期如果真的通过供给侧改革,解放传统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减税等措施为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宽松的环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跨越中等收入国家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李伟说。

提升产品品质,是供给侧改革的必走之路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发言中响亮地提出,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推动新国货运动。雷军认为,中国的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国民的消费能力在大幅度提升,但目前供给过剩的是低劣的商品,用户需要的精品奇缺,才导致了中国人到全世界购物。“我觉得我们和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雷军认为,很多传统产业卖产品,主要是靠广告和渠道,不少产品是靠店面促销员忽悠。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完全透明,忽悠没有用,即便你把产品忽悠给消费者,消费者买完以后如觉得“不满意”,会通过大量的途径散播对这个产品的恶评。所以,互联网对国货精品最大的帮助就是让用户更了解产品,让真正好产品脱颖而出。

雷军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塑造国货的形象,推进供给侧改革,带动整个中国在制造、在产品上往前走一大步。

张瀛岑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产品品质的提升,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道路。“那么多人跑到日本买马桶盖、到德国买刀,为什么?就因为人家的产品质量过硬。春节我在广州机场买了个指甲刀,50块钱,用了一次就断了。”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我国实体经济现在比较困难,是税负较重,人力资源成本高,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都有所增加。制造业要发展起来,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降低税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这样才能加快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代表委员

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产能结构

解放

传统企业

积极性

农业实行

集约化经营

提升

产品品质

改革

降低税费

郑州报业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国两会记者 裴蕾 徐刚领

马健 苏瑜 宋文雅 谢君锐 肖雅文 陶莎 闫佳佳 北京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3019 2016-03-10 00:00:00 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