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经开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风雨无阻15年
服务基层获好评
“把孩子交给崔老师
我们很放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风雨无阻15年
服务基层获好评
九龙镇群众最信赖的人:姚巧娥

风雨无阻15年

服务基层获好评

“每次都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我们,没有她这几年来的帮助,我们这一家人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她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这是经开区九龙镇谢庄村周平安的妻子逢人就会说的一段话,她无数次提到的这个人就是现任九龙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姚巧娥。

记者 柴琳琳 通讯员 侯明超

困难群众心里她是最可信赖的亲人

35岁的姚巧娥自2000年上班以来,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她曾在九龙镇印章中心工作,现任经开区九龙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在九龙镇困难群众心里,姚巧娥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亲人,有困难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在她所分包的几个行政村里,“有姚主任在就是亲人在,放心得很”,镇上的困难群众异口同声。

在印章办公室工作的日日夜夜里,她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员复杂,每天接待的人员也很多,当然也会遇到很多的特殊情况。他们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气味难闻,有的精神不正常。一般人都不愿意理会,可姚巧娥对待他们像亲人一样,细心照顾他们,护送他们离去。

九龙镇谢庄村有一户叫周平安,生活很困难。不幸的是,2011年周平安因心肌梗塞过世。当时他的第四个孩子还未出世,留下3个未成年女儿和一个遗腹子,使得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从2007年开始,姚巧娥就每年从微薄工资里拿出3000元来资助他们,帮助这个家庭渡过了一次次难关。

2013年,周平安的大女儿周晓霞考入了河南大学,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好消息,但是昂贵的学费又一次难住了这一家人。于是姚巧娥负担了周晓霞当年的全部学费,使得周晓霞顺利进入了河大就读。2014年,周平安的妻子得了一场大病,又是姚巧娥跑前跑后,帮助看病拿药,并且交了所有的医药费。这些行为不仅感动了周平安一家,也深深地感动了九龙镇的父老乡亲。

哪里有群众需要她,她就会出现在哪里

平时的生活中,姚巧娥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严格,从不乱花一分钱,对他人却很大方,尤其是对待困难家庭,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和同事去困难家庭送钱送物,并且坚持不懈,一做就是很多年。

村里低保户,有很多人丧失了活动能力,每次姚巧娥都亲自去银行替他们取低保救助款,然后送到家里,还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们钱要慢慢用,要节约。

“为民解困,做苦难群众的贴心人”的信念激励着姚巧娥。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斗在工作一线,没有上班下班,没有周六周日,不怕跑远路,不畏艰难困苦,哪里有群众需要,她就会出现在哪里。

老张庄村王荷英的母亲也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家人生活得很艰苦,2011年,王荷英被检查出患有胃癌,当面对巨额医疗费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政府,想到了姚巧娥。王荷英希望能将母亲的低保名额转给他,以此来减轻一点医疗费用。面对这种特殊要求,考虑到对方确实需要帮助,姚巧娥决定特事特办,重新申报。随后的1个月里,姚巧娥一次次地往返于办公室和民政局,终于将事情办成,解了王荷英全家的燃眉之急。谁知第二年,病情刚有好转的王荷英又遭重击,他的母亲染上大病,卧床不起。得知情况后的姚巧娥主动来到了他家,重新为王荷英母亲申报了一个低保名额。为了一个家庭两个低保,姚巧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费了多少精力,没人说得清。多少年来,姚巧娥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一个行为,总是能让濒临绝望的家庭重获生机,看到希望。

干了15年的基层工作,姚巧娥仍然操劳着、奔波着。15年来,姚巧娥以一颗赤诚之心帮助各类困难群众实现了无数个希望。面对群众的赞扬、上级的肯定,她却淡淡地说:“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不管谁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4995 2016-03-18 00:00:00 五 风雨无阻15年<BR/>服务基层获好评KeywordPh九龙镇群众最信赖的人:姚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