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播报 探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寻访登封市“嵩阳寨” 抗匪遗迹
探秘大冶镇龙王庙的前世今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寻访登封市“嵩阳寨” 抗匪遗迹
嵩阳寨碑和拓片

早就听说登封市有块儿“嵩阳寨碑”,记载了当地村民英勇抗匪的事迹。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前段时间曾趁着春节假期闲来无事,约上好友一起去寻觅那些抗匪遗迹。登封播报 刘俊苗 文/图

遗迹消逝,崖头孤伶

当天上午10点多,天空飘着小雨,记者来到登封市东华镇河门村。走到村中,发现该村家家户户已经盖起了楼房,小村庄给人一种和谐安静的感觉。但是村子中间部位还是能看到坍塌破旧的瓦房,一些大树参差不齐地长在废墟残垣中,只有那遒劲有力的树干彰显着生机。

当走到村北部时,一座坍塌的崖头出现在眼前,崖头已经看不出原来雄壮的高度,但是边上几间瓦房,有村民在里边种上了青菜,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村中嵩阳寨遗址已经消逝干净了,但这座崖头却是和嵩阳寨一起存在的,如今也被消磨得不成样子了。”该村78岁老人张海松说,以前嵩阳寨遗址还存在时,这座崖头处于嵩阳寨里,村里人在崖头上种庄稼。“如今嵩阳寨不在了,这座崖头也孤伶了。”张海松站在崖头前,叹息着对记者讲道。

寨墙3丈高,抗击匪患

虽说“嵩阳寨”遗址已经消逝,但是依旧是村中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平时无事,村中人聚在一起回忆小时候破败的“嵩阳寨”以及发生在“嵩阳寨”中的故事。

在张海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当年“嵩阳寨”的北寨门,张松海指着一排房子说:“这里就是当年的‘嵩阳寨’寨墙,大约有3丈高,还有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小路,就是北寨门,当年这个寨门很高,可以骑着驴直接通过,无须弯腰低头。”

张松海说:“我小时候寨墙还在,我们经常跑到上面玩,上面不是很宽,仅能容纳两个人并排通过,寨墙上还有一个个小孔,是在匪患来时,放枪打击用的。”

张松海听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讲道:“100多年前,刀客、土匪和捻军经常杀气腾腾扑进河门村,见物就抢,不顺即砍。有时候刚端起饭碗忽听有人喊,土匪来了,大家撂下饭碗撒腿就跑,家里的猪羊牛驴骡子等,吓得也都跟在主人屁股后面跑。为了不受土匪的侵扰残害,祖辈自发筑寨,抗击匪患。”

寨碑记录18户青年抗匪史

随后记者来到该村村委门口,一座石碑矗立在那里,据目测,石碑高187厘米,宽64厘米,厚14厘米。碑上刻着“嵩阳寨碑”,立碑时间是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新正既望谷旦(正月十六日)。

村中中年男子张辉告诉记者,此碑是2011年11月19日,一民房改建扒墙时扒出来的,尘封将近50年。

为什么要筑建“嵩阳寨”?此碑文中清晰地记载:“自癸丑之岁以后,捻匪鼠扰,屡受惊骇,未履登境。不意癸亥八月初二,猝然寇至,到处居民莫不心惊胆寒,措手不及,扶老携幼,难保性命于乱世,入山入林,不得安居。”另据《登封市志》记载:河门村距登封县城南6公里,地势开阔,道路四通八达,无险可据。

刀客、土匪、捻军在登封境内烧杀劫掠。大多数人要么忍气吞声苟活,要么背井离乡逃命。在河门村,姓张、姓何、姓崔的18户青年后生挺身而出,决心与河门村共存亡。寨碑记载:“惟余河门一村,公同商议,皆欲筑寨。”河门村“东连崇岭之崇,既崎岖之不平,西临流水之滨,又石厚而土薄”。18户青年后生振臂一呼,民心所向,应者云集……定于十月初六开工,越明年元旦,未足百日而告竣。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6206 2016-03-24 00:00:00 四 寻访登封市“嵩阳寨” 抗匪遗迹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