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回族区24个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不舍邻里情,老人拒搬儿女家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入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康桥华城社区有啥不寻常?
不舍邻里情,老人拒搬儿女家
文化兴家园,和谐社区传递向善向美好风气
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们集体祝寿

本报讯 康桥华城社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80号,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个集住宅、办公、商业为一体的新建商品型小区,总户数2200余户,居民8000余人。今年1月,康桥华城社区入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这个普通社区有何不寻常?昨日,郑州晚报记者走进康桥华城社区,感受现代都市中亲仁善邻、彼此守望的原汁原味邻里情。郑州晚报记者 董艳竹 文/图

老人不舍邻里情,拒搬儿女家

“张姐,你的步子再大点儿,扇子可以再开些。”“李老师跳得非常好,我们要加紧练习,争取早点表演给大家看。”昨日上午,在二七区康桥华城社区康桥学堂的舞蹈排练厅里,69岁的舞蹈队队长宋玉莲正在组织社区姐妹们练习舞蹈。

几年前,社区居民宋玉莲的老伴过世,儿女们怕她孤独,就要宋玉莲搬过来和自己住,但宋玉莲说什么也不肯,她和儿女们说:“你们不必担心,我一点也不孤单,社区里有我的好姐妹,大家如同一家人,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唱歌、跳舞,真不舍得搬走。”

让宋玉莲不舍的除了邻里情,还有康桥学堂——这个社区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不仅有群众室内舞蹈排练厅、书画室、电子阅览室等便民设施,居民在这里既是学员又当老师,不仅可以学习家庭教育、中医养生、法律等知识,还有歌舞编排、书画、丝网花制作等兴趣课程,丰富的内容让大伙儿愿意参与,让邻里间由陌生到熟悉,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文化兴家园,传递向善向美好风气

据康桥社区主任裴臻介绍,康桥社区成立于2009年,自成立时起,社区便结合实际,将“文化兴家园”作为社区建设主旋律,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作为康桥学堂的发起人之一,居民周慧玲说,退休后住进新小区,邻里不认识也不来往,生活枯燥。她和宋玉莲商量“在小区广场义务教大家跳舞、唱歌”,在社区大力支持下,开办了康桥学堂,定期为居民开设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课程,还有科普大学艺术培训等,传递互帮互学、向善向美的好风气。

社区还设立了居民舞蹈排练厅、心理咨询室、银龄之家、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电子阅览室等。

“十队一学堂”使志愿服务升温开花

2011年,在康桥学堂的基础上,社区建起文化宣传队、邻里互助队、关爱农民工队、义务理发队、护佑家园队、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交通文明等10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以“十队一学堂”为组织形式的社区志愿者“雷锋团队”, 开展邻里互助、环境卫生巡查等送关爱、送温暖活动,使志愿服务在群众中升温开花。

60岁的乔鲜是社区里的一名志愿者。她说,逢年过节,她和姐妹们都会给空巢老人和物业服务人员送温暖,冬至包饺子、腊八熬粥,只要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帮一把。

在社区,便民服务很重要,因此,社区力求做到“三公、三不、三九、三访、三善”,其中“三九”即每月9号社区为当月过生日的60岁以上老人集体“祝寿”,19号为“义务理发日”,29号为“义诊日”;“三善”为善求必应、善事必干、善举必行。如今,社区志愿者已有200余人,年均开展百人以上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28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6673 2016-03-25 00:00:00 五 不舍邻里情,老人拒搬儿女家KeywordPh文化兴家园,和谐社区传递向善向美好风气入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康桥华城社区有啥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