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社区报 国基·纪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中村啊,许我再看你一眼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邵庄协议户99%,梨园村协议户100%,一个月创造出“刘庄速度”
窗棂遍地、人去楼空,刘庄村的消逝已踏入“崖边”
城中村啊,许我再看你一眼
3月28日,邵庄村口,村民们正在搬家

邵庄协议户99%,梨园村协议户100%,一个月创造出“刘庄速度”

窗棂遍地、人去楼空,刘庄村的消逝已踏入“崖边”

丙申猴年新年伊始,城中村改造进入倒计时

国基路街道城中村项目改造进展纪实连续报道——第一线

上个月,本报记者跟随刘庄村搬迁指挥部总联络员周亚辉的脚步,用新闻记录了刘庄村拆迁改造前,入户宣传阶段的第一工作现场。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按照搬迁公告要求,2月26日至3月11日协议签订的时间节点已落幕,国基路街道办事处城中村改造的热点村落为:刘庄、邵庄、梨园、高皇寨,在短短31天创造出了“刘庄速度”,也因此在3月底,全市重点工作的现场观摩会定在了这里。

城中村的消逝已迈入“崖边”,若它曾见证过您的生活记忆,再来看一眼吧,因为不久后,这些村落注定只能沦为回忆。

记者 王翠 文/图

【现状】

短短一个月时间

搬迁创造出了“刘庄速度”

一个月前,这里灯红酒绿、繁花似锦。

一个月后,这里窗棂遍地、人去楼空。

仅一个月的时间,这里的搬迁创造出了一个“刘庄速度”。

刘庄、邵庄、梨园3个村落共有656户,根据刘庄村搬迁指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已签协议户数达到545户,签协议率占到83%。其中邵庄村共367户,签协议户数362户,签约率达99%,剩余5户因家中内部有矛盾或房产纠纷未处理完,其余全部在规定时效内签约。紧临邵庄村的梨园村,160户全部按时签约。

如今,毗邻花园路的邵庄村、梨园村现实景象如同欧美电影桥段一般,商贩们走了、租房户走了,连房东和村民也都陆续离开,散落一地的门窗废品,楼房空空荡荡,只剩下寥寥可数的村民拿着凳子、扛着木条,做着最后的搬迁扫尾工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中村虽已站在消逝的“崖边”,却也带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希望和愿景,不破不立当是如此。

【镜头一】 签协议最后一天,村民扎堆签到凌晨4点

签协议的最后一天是3月11日,当天上午,刘庄搬迁指挥部签约的村民还是零零散散,村民们还在相互观望。从下午开始,签协议过程出现了“井喷”现象。

赵海涛是二组负责签协议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天,我们上午9点钟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3月22日凌晨4点才结束”。据统计,仅当天一天,过百户村民突破最后心理防线,慎重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对于这场与村民精神较量的博弈和拉锯战,周亚辉这样描述,其实大部分人愿意实施拆迁改造,只不过都不想成为第一个。原先考虑中心大街上的几栋楼高、房租高的临街商铺因利益问题有可能成为钉子户,但最后这个村民中的“大户人家”竟成了带头签协议的“先行者”,一下签下了10来户,成为刘庄村搬迁指挥部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终于大头落地,可以喘口气了。”周亚辉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镜头二】 拆房、搬家的日子,定格了村落的最终繁华

2月25日,记者曾穿梭在这些个村子里,那时,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叫卖声、吵闹声此起彼伏,“不干啦,不干啦,挥泪大甩卖啦”的音响声几欲震破鼓膜。

大部分村子的一楼门面房玻璃上、墙上都贴着“甩卖”字样的红纸,密密麻麻,似乎为在拆迁前扭尽全身力气,做最后一丝挣扎。

3月22日下午,刘庄村大门口,近20辆搬家车辆等待着拉货,村内商户全部大门落锁,村子弥漫出凋零的气息。迈进邵庄、梨园村时,记者居然得跳着走。为何?满地的铝合金窗框、废旧物料,将不宽敞的街道占据了大半边。大批的村民在签过协议之后,就开启了“搬家模式”。签协议的村民有个“免费搬家”的福利,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人就主动上门协助搬家,村民们只要把值钱家当收拾收拾就得了。

“满城尽带白银甲”当最符合这个时期的刘庄,镜子、玻璃、铝合金……满眼的银色晃得人看不清道路。这些日子,也定格了村落的最终繁华。

【镜头三】 邵庄村物非人非,记忆中的村落已经消逝

3月27日14时20分,踏进邵庄大门的那一刻,记者居然惊得合不拢嘴。

邵庄村的正门已经设下障碍物,为了市民安全,不让车辆进入。进入邵庄两步,一眼看到北半幅的门面房已全部塌毁,仅有南侧个别商户还在营业,“今天最后一天,明天不干了。”甜品铺子的老板说。村子幼儿园门口有个小山似的土堆,这是为避免车辆出入,保障居民安全专门堆放的。

村委会大门紧闭,站在中心大街向里面望去,霓虹不再、人烟不再、息壤不再,替代的是四处散落的各种线、破砖碎石的路面、呲呲的电焊火花和那些已经无门无窗摇摇欲坠的楼。这景象反差太大,快到让人有些恍惚,过路的人群呆愣楞地看半天之后,才恍然意识:哦,原来这里真的就这样消逝不见了。

刘庄村口,姓吕的空调拆卸师傅和同伴坐在电动车上闲聊着等活干,邵庄村3月12日搬迁阶段开始后的一周内,他一天最多能拆卸20余台空调。

【镜头四】 高皇寨500名小学生“迁移”新学校

高皇寨村里有座新世纪小学,这所民办学校有500多个在校学生。3月28日15时20分,50多名小学生抱着书桌正排队离开高皇寨。

自从得知这里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改造,上级教育部门便对这个学校提出要求:月底前搬迁完毕。上周开始,校长余波涛带领着老师和学生们开始举校“迁移”。

“2008年1月,我们在这个村子租用了28个标准间。现在,我们要搬走了,这周孩子们就可以在新教室上课了。”余波涛介绍说,新世纪小学在新龙小区的商务楼里买了两层,座椅等简单物品已经到位,过完清明节将可以正式启用新学校。

“附近几个村子的民办学校大多被遣散,只有我们保留下来,城中村的环境总是有各种安全隐患。新学校的安全性高多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积极配合改造工作那是肯定的。”余波涛言辞凿凿。

新世纪小学是高皇寨村最后一个搬离的租房单位,它的搬离标志着高皇寨村的搬迁工作已实现大头落地。

【搬迁札记】 ——听听城中村改造中基层女性怎么说?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本计划能偷个懒出去一两个小时透透气,没料到从早上8时到23时,除了吃饭,喝水,偶尔上厕所,就在不停地签协议!

屋子里挤满了人,有犹豫好久终于下决心带一家人来签协议的,有来打听消息咨询观望的。还有见到签协议就掉泪说几十辈子的祖业到这一代让他给毁了的。面对他们,我们都笑脸相迎,不厌其烦,一一解释。

连续的奋战,我们这组的女孩子发烧、感冒的不在少数。基层工作就是这样,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夸赞,只是为了不挨骂。希望拆迁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幸福生活,多年之后,想起2016年特殊的“三八节”,我们和村民们在一起,是个没有遗憾的幸福日子,就已足够……

夜深了,浑身酸疼,不想多说一句话,想想今天的收获,想想明天开碰头会,领导脸上的笑容,心情很快好起来!翻个身,睡意来袭…… 王海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7357 2016-03-30 00:00:00 三 城中村啊,许我再看你一眼KeywordPh邵庄协议户99%,梨园村协议户100%,一个月创造出“刘庄速度”
窗棂遍地、人去楼空,刘庄村的消逝已踏入“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