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月24日~3月27日,中牟县教体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前往山东曲阜,参加为期4天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暨传统文化进校园交流大会”。 本次校长论坛以“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落地、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取得良好成效”为主题,邀请当代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知名大家于江山及全国中小学校优秀校长倪敏达、金辉共同探讨、分享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真实案例,交流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在论坛中,除了理论探讨,更有实战演练,还有校长分享等,探讨学校传统文化教学发展规划新模式。 学习结束,中牟县教体局局长王国恩强调: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依据本校特色把国学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二、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长期规划,制定长远目标;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努力壮大师资队伍,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做好、做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中牟特色教育。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李淑娟 通讯员 孙呈丰 袁云亮 文/图 弘扬一种文化 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中 东风路小学 王书玲 文化——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用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来引领学生做人;用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引领学生懂规矩,讲规则;用无需提醒的自觉引领学生学会自律;用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引领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弘扬一种文化,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中!”让我顿悟;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文化植根生活!把孩子在学校、老师引领下掌握的善理变成善行,成为植根于内心的善念。 一直以来,身为校长的我想寻找一种路径,寻找一把钥匙,去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去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却总觉得效果甚微。今天,听了倪敏达教授在讲“人生幸福的标准”,再听金老师讲“和谐”时我仿佛眼前有了一条灿烂的通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多么有效的金钥匙呀!她能帮助教师树立崇高的信念,她能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她能帮助教师建立自足常乐的心态,她能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心齐、劲足的东风团队! 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 官渡中学 王小红 一个民族有两大悲剧:一是不阅读,二是不勤劳。通过这次学习,我为中华民族能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动,原来真正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融汇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成长为一名善良而又大气的栋梁之材。我要努力做好对孩子、对学生的教育,努力做个老师们的好大姐,团队的好带头人,做个家里的好媳妇,让家庭和睦,事业有成;最后的感觉,收获满满,心情愉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我们校长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高瞻远瞩,统领学校大局;要有开放的文化视野,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趋势,多动脑筋多实践,能够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要有知行合一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好,做到学以致用;要有强烈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思想言行感染熏陶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要立足生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走进“国学” 卓越发展 中牟县第六初中 刘金力 “厚德载物”“百善孝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经典佳句来源于国学,人们耳熟能详。国学的精髓需要吸收,民族的精神需要传承。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当代教育责无旁贷! 山东之行有幸与“儒源文化”结缘,聆听了倪敏达、于江山等几位专家的讲座,顿觉神清气爽,醍醐灌顶。教化的结果是形成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真是高屋建瓴;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内在的善良、智慧和力量,可谓一语中的。 我校建校之初,确立了“用儒雅文化引领师生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了提升思想素质的“开班教育”,开设了重在文化熏陶的书法课程,开发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班会课程,安排了中午古典小说评书联播。目前这些做法还稍显碎片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还没有真正实现“国学进校园,国学生活化”。我们需要努力,力争开发出具有浓郁国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沐浴在国学的阳光之下,卓越发展。 童蒙养正——儒源之行学习感悟 官渡路小学 刘伟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深感责任重大。小学在校学生年龄段是6~12岁,正是童蒙养正时期。孩子们的一生幸福,祖国的希望系校长于一身。通过传统文化进行童蒙养正教育,培养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共享、学会感恩、学会礼让、学会健体、学会生存。为人生起航奠定基础,为初级中学输送全面发展、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的人才。 曲阜“儒源”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满满的正能量,身心巨震,动力强劲。心动之后就是行动,周密的部署、行之有效的落实、持之以恒的坚持,方能把“国学”的种子孕育成参天大树! 我校将分三步走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一是选派教师团队,再赴曲阜感同身受的学习提高,获取老师们的认同和支持;二是创建强有力的“国学”氛围,将在此基础上,注重修身养德的落实;三是以校长为引领,以班子为中坚力量,以教师为主导,科学地将“国学”的精华现代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做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让传统文化 滋养孩子的心田 百花路幼儿园 范新梅 连年来,我园已经成功开展了5次“道德讲堂”,让老师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提高教师职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我们先后开展了有教师、家长和幼儿参与的献爱心活动,让孩子多一份爱心给他人,多一份爱心给社会。 教师通过日常的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增强其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通过本次山东曲阜之行,本来以为自己学校的国学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听完课才知道差距还有很大。根据我园实际将进行以下活动,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对老师进行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学习,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为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园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另根据孩子的兴趣及特点,为孩子配备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图画书、视听资料,如弟子规图画书、孔融让梨图画书、水浒传幼儿版图画书等,让孩子在日常阅读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一切创造 一切方法都由心而生 青年路小学 张改红 这次论坛学习时间虽短,但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任重道远。 去年8月份,我到青年路小学任职。通过对学校进行方方面面的了解,我还用心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谋划调整,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和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些创新和落实。领导班子用心做好引领,老师们用心践行。不到一个学年,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工作的幸福感有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有了更大的进步,这就是我们学校自上而下用心工作的结果。 以前对国学的认识极其狭窄,这次通过于教授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真正感受到国学的社会化、时代化和生活化。让我对国学进校园有了全新的定位,这也是我工作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如何将这些我们民族的好东西融入学校,让学生找回自己的信仰。“一切创造,一切方法都由心而生。”我们都用心把传统文化进校园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终将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