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温暖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看了晚报“妻子打工救患烟雾病丈夫”报道
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伸出援手
姑娘留下字条:谢谢你帮我回家
热心市民看望105岁“姥姥”
网友点赞:“感动中国的好人家”
0331bjb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闻追踪本报《40年感恩 一家两代把保姆照顾到105岁了》报道引关注
热心市民看望105岁“姥姥”
网友点赞:“感动中国的好人家”
欠小青在给诸秀珍老人洗头

■新闻追踪

本报《40年感恩 一家两代把保姆照顾到105岁了》报道引关注

热心市民看望105岁“姥姥”

网友点赞:“感动中国的好人家”

本报讯 3月30日,本报以《40年感恩 一家两代把保姆照顾到105岁了》为题,报道了徐洪山、徐毅勇两代人接力赡养孤苦无依的保姆诸秀珍的事情,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众多媒体转发了本报报道,好评如潮。不少媒体联系本报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文/图

本报独家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她是不幸的,一生结过三次婚,却孤苦无依。然而,她又是幸运的,虽无儿女,却胜似有亲儿女。”3月30日,本报《40年感恩 一家两代把保姆照顾到105岁了》报道刊发后,引起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人民、光明等近百家网站转发。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也进行了发布,引发了几十万条网友跟帖评论。同时,两日来,本报记者的手机也“热”了起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记者纷纷致电联系咨询,想对这一感人至深的徐洪山、徐毅勇两代人及105岁保姆诸秀珍的事情进行深入采访。

市民网友点赞:“爱可以跨越血缘”

市民张先生:“从保姆变身‘亲人’,她真挚的付出得到了真诚的回报,收获的是一个安详的晚年。爱可以跨越血缘!这个故事温暖了众多读者们的心。”

市民李先生:“流泪看完,一家并不富裕的人照顾一个保姆40多年,老人现在105岁了,这离不开徐家上下的精心照料,太不容易,这样的故事应该上感动中国。”

@慎独:这是今天看到最感人的新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

@胜平王大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一种力量,需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

“会全力照顾好姥姥,请大家放心”

“这两天在外出差,自从郑州晚报报道后,接了不少热心人的电话,都很关心姥姥,我真诚地感谢。”昨日下午,53岁的徐毅勇说,他对来自各方的关心及力所能及的帮助表示感谢,“虽然目前经济上确实有些困难,但我们会全力照顾好姥姥,也请大家放心”。

晚晴晶华城托老站的护理员欠小青说,这两天,一些热心人来看望105岁的诸秀珍老人,他们表示感谢,“护理员们也把诸秀珍老人当作亲人,悉心照顾”。欠小青说,因徐毅勇兄弟姊妹4个,诸秀珍老人亲切地把她叫“五姑娘”,这让她很高兴,张嘴就喊老人“奶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7929 2016-04-01 00:00:00 五 热心市民看望105岁“姥姥”<BR/>网友点赞:“感动中国的好人家”KeywordPh■新闻追踪本报《40年感恩 一家两代把保姆照顾到105岁了》报道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