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5版:我和我的姓氏 上一版3
姓氏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
演员争抢角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亲”
姓氏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
——访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

得姓故事

为当今第71大姓,源于河南新郑及湖北秭归。

起源简述

据《中华熊氏通谱》记载,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市),又称有熊氏。其后代以地名为姓,称熊氏。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篡》等书记载,黄帝的36世孙中在商末有个叫鬻(yu)熊的,很有学问,曾为周文王姬昌之师,其子事文王,早卒,他的曾孙熊绎(39世)以父王字为氏成熊姓。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以文王功臣之后嗣被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楚君的后人以熊为姓,称为熊氏。

土墙灰瓦,小桥流水人家,看似零乱而又规整的房屋建筑,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沿溪一排屋舍,位于信阳新县的熊氏祠堂就坐落于此。这里的古村落清雅宁静,却也有着一股厚重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说,新县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基础,而寻根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来处。“熊”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熊维政在“熊”姓文化的发扬上总是不遗余力。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谢君锐

寻找民族力量,追根溯源,留住乡愁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4月9日在新郑隆重举行,这一有利于增强世界华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凝聚世界华人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盛大活动让不少炎黄子孙有了“同根同祖同源”的意识。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没能留住乡愁。熊维政认为,这个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流动,这部分人才大多在工作地落地安家,结婚生子,他们的后代很少有机会回到故乡体验生活,对家乡的印象更加的模糊,乡愁显得若有若无;二是改革开放也使得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消磨乡愁这种特有文化;三是中国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故乡的概念被逐渐淡化。”

其实,乡愁体现的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需求、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因此,要记住乡愁就必须保护文化。“通过拜祖先,我们能更好地寻找民族力量,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寻回自己的根。”熊维政说,“我们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炎黄的血液,我们的根都是相同的。追寻炎黄文化其实就是一个追根溯源的过程,炎黄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内涵,可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日益显现。在这个时刻,拜祖先显得尤为重要。“民族文化影响着整个炎黄文化的兴衰,关乎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其实,越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时刻谨记我们有着共同的炎黄祖先,我们都血肉相连,我们都是最亲的亲人,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为民族文化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可成立姓氏文化协会,壮大寻根力量

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上了寻根之路,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路该怎么走?又该寻些什么?“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不管姓氏是常见的,还是生僻的,每个姓氏都代表一种文化,都包含一段历史,都书写了祖先为生活而不断奋斗的励志故事,寻根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来历,让我们有共同的归属感,让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祖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改造自然的无穷智慧,我想这就应该是寻根所要寻找的东西。”

在我们普遍所说的中原寻根中,更多的是立足于姓氏的血缘寻根。无论身在何方,炎黄子孙们都有着强烈的根亲意识,或联谊结社,或续谱归宗,寻根谒祖成了炎黄子孙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在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中,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姓氏文化研究一个姓氏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根亲文化在于满足人们认祖归宗、团结合作的需要。寻根要弄清楚自己的来处,可以通过成立姓氏文化协会等方式壮大寻根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寻根的事业中来。”

虽然移民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熊维政却认为,此种趋势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富足,社会更和谐。通过不断改善大的宏观环境,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我们的炎黄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寻到根,要通过炎黄文化找到整个民族的归属感,让整个民族凝心聚力搞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最幸福的国度。”

挖掘姓氏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企业家担一份责任

“我们做企业的人都在不同领域打拼,深刻体会到河南人身上所具有的不轻言放弃的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本身就是继承了中华传统的拼搏精神。挖掘姓氏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也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弘扬根亲文化,有利于传承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和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企业家来讲,就更应尽一份力。”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但熊维政认为,只要思想文化走在正途,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我想我们的传统美德和姓氏文化不能丢,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羚锐公司是一家成长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的企业,革命老区新县红色文化厚重,先后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一大批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这块红色的土地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基因,让老区人民懂得知足、惜福和感恩。“羚锐是靠着国家科委提供的扶贫贷款起家,做到如今的成绩离不开老区人民、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羚锐公司得益于扶贫,回馈于扶贫,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宣扬感恩的文化,成立了“河南省羚锐老区扶贫帮困基金会”,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践行回馈人民的责任,让公益活动参与者和被帮助者都能感受到爱心和温暖。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感恩的教育,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将感恩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9800 2016-04-11 00:00:00 一 姓氏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KeywordPh——访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