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8版:二七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起来听听老街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它们的名字从何而来 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一起来听听老街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德化街的“瑞丰祥”
2000年的商业步行街
1931年的大同路
大同路雕塑

二七区的行政建置历史悠久,其萌芽始于3600年前的商周时代。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区体制。近代以来,随着贯通全国铁路枢纽的形成和“通衢十省”商业中心区域地位的确立,最后完成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行政区划。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60年间的不断演变,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地域名称、建置大体格局。

这个沿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二七区悠久的历史文明,其中保存着许多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古老故事和辉煌记忆。这次,我们先来听听有关德化街和大同路的故事。

记者 景静 整理

德化街

20世纪60至90年代为郑州最繁华的地区

德化街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区德化街办事处,素有郑州“上海的南京路”之称。

1905年,这里开始形成街道雏形。陇海铁路通车后,随着交通日益发达,这里又靠近火车站,于是便逐渐成为各方商旅的中转地和附近各县货物的集散地,旅栈、货栈等相继出现,老城中一些较大的商号也陆续迁于此。

起初,这里叫“惠仁街”。后因“惠”“毁”谐音,讹称为 “毁人街”,商界很是忌讳,一致要求另起一名。这时,一商行经理人潘殿元先生结合当时街上商号的经营情况,提出更名为“德化街”,其意是以道德感化世人,得到了商界赞同。随后,此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从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条黄土石子铺成的小街道经历了44个春秋,集中了小有天饭店、鸿盛久布店、精华眼镜店、三友鞋店、葛记焖饼、老天成金饰行、胜利理发厅、天一泉浴池等著名商号,拥有21个行业近80个商业单位,成为郑州最主要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自1952年起,三得利、同仁堂等知名店铺先后在德化街落户,国家同时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德化街在20世纪60至90年代成为郑州最繁华的地区。

改建后被誉为郑州的“城市客厅”

2000年8月,市人民政府立项建设商业步行街,融资1.76亿元,新建主街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居民安置面积1.8万平方米。2002年12月28日,经过改建的德化商业步行街正式开放。

新建成的德化商业步行街是郑州市第一条步行商业街,由原德化街与苑陵街组成。全长600米,红线宽20米,花岗岩铺装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条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美食、观光为一体的商业街道,被誉为郑州的“城市客厅”。

商业街中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家近百家,以经营服装、珠宝古玩、眼镜钟表为主。街中以“高低错落、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理念进行绿化设计,反映商业街历史、中原文化等内涵的雕塑“修钟匠”“地方小吃”“花木兰”等。商业街中还设有旱地喷泉、戏剧舞台、图书城等文化娱乐设施,并建设了集各地方特色小吃的美食一条街、大型购物广场、百年德化等新的商业物流中心。

大同路

“大同路”取自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口号“世界大同”之意

大同路是德化街的孪生姐妹。位于郑州市火车站东部,老郑州城外西南。大同路以及周边新兴商业区的产生、发展与铁路、火车站有着很深的渊源。

1904年春,平汉铁路郑州车站建成。从火车站通往老城区有一条大路,车站出口与此路西口相距不过100多米,这条路被称做“马路大街”。

火车站的建立,使得该地区人流、物流、商业开始多起来,先是车站旁边有一些卖小吃的商贩,临时搭起席棚或草棚做生意。接着附近的农民也将自己家的特产,比如红枣、柿饼、柿霜糖等拿到这里来叫卖。

1906年至1908年,平汉铁路、陇海铁路先后建成通车,郑州成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经清政府批准开放为商埠,自此,火车站到各大街的路不断修筑,新的商业区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渐具规模。

1908年年底,马路大街率先成为郑州市第一条有路基、有面层的结构道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市场需求旺盛,陆续开始有人在马路大街建简陋的饭馆和供旅客住宿的客栈。他们生意红火,供不应求,于是新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920年,郑州火车站形成了以大通路、德化街为枢纽,街巷纵横有序、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气十足的郑州商埠中心。

大概在1921年前,当地居民取“交通便利”之意,给这条“马路大街”命名为“大通路”。

1927年,冯玉祥做河南督军时,下令更改了一批地名,“大通路”被改为“大同路”,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口号“世界大同”之意。

当时有个别名叫“富人街”

大同路得地利之便,占尽先机,大店铺数不胜数,有法国饭店、利兴面包房、豫顺楼等餐饮名店,有鸿兴源糕点店、五美长酱菜园等酱菜业名店,有瑞丰祥呢绒绸缎店、长发祥布匹绸缎店等布匹绸缎业名店,有老凤祥金店、百货银楼等金银首饰业名店,有豫大、同和裕等知名银号,有宏济堂药铺、北京同仁堂药店等医药业名店,有龙文书庄、中华书局等图书业名店。

1934年,著名爱国商人刘桂勋等创立的国货公司在大同路开业,成为郑州商业发展的转折点。大同路从此进入了繁荣、辉煌时期。

大同路是名副其实的郑州第一路,它是郑州辟为商埠后政府修建的第一条商业大街(1908年)、郑州第一条有路灯的路(1917年)、郑州第一条柏油马路(1946年)。1946年,刘峙做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时,以自己的别名“经扶”,把大同路改为“经扶路”。但老百姓不认账,还是叫大同路,“经扶路”很快就自生自灭。“文化大革命”中,大同路被改称为“反帝路”,1979年又恢复了原名。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大同路面貌焕然一新,几次扩建改建,把大同路拓展得更宽了,街两侧现代化商场和大楼林立。大同路当时有个别名叫“富人街”,是富人购物首选的地方。

大同路与当时的德化街一起支撑着郑州的商业,它一度比德化街还要繁盛。1988年2月10日,郑州第一部运送顾客的滚动式电梯在黄和平商场启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电梯都是郑州的一道风景线。现在的大同路,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箱包集散地、小商品集散地。

资料图片由二七区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委员会提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32761 2016-04-21 00:00:00 四 一起来听听老街的故事KeywordPh它们的名字从何而来 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