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2015年嵩山论坛之后,“世界文明看中国,中国文明看中原,中原文明看嵩山”广泛流传,嵩山文明的内核是什么?有的说嵩山文明主要是指道儒佛“三教荟萃”文化,有的说嵩山文明主要是指“天地之中”文化,有的说嵩山文明主要是指“河洛文化”,更有的说嵩山文明是指“少林文化”或是“少林功夫”等。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青山则提出,嵩山文明在抓住“少林功夫”的同时,打造大禹文化产业,以“根亲文化”为纽带,努力实现登封旅游升级转型。 登封播报 高鹏敏 文/图 嵩山文化 古老的华夏民族之“根” 文化是人与物和历史合成,怎样给嵩山文化一个准确的概念,不妨从嵩山地质历史角度去思考,可能会更为确切些。 “嵩山素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的称谓。嵩山文化是嵩山独特地质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而它的核心是古老的华夏民族之‘根’。”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喜旺说,36亿年的嵩山地质存在是“嵩山文化”的载体,极珍贵的是“根”,极具表达文化概念的是人,人类的血脉延续成就了各种文化,血缘关系又是人们极其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 根亲文化 登封市旅游升级转型引擎器 亲情让人们更加和谐、团结、奋进。近年来,全国大禹文化研究专家、大禹后裔不断到登封市祖家庄寻根朝祖,世界各地知名文化研究会等到祖家庄考察大禹文化。王青山认为,一种追寻“根亲文化”的登封旅游升级发展新机遇正悄悄打响。在2016年登封市两会上,身为登封市政协委员的他,立足登封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优势,他的“把登封市打造成集‘根亲文化、祭祀文化、功夫文化、农耕文化、源头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思想见地一经提出,引起各界广泛热议。 3月14日,台湾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席许水树等人赶赴大禹故里——河南省登封市祖家庄,在王青山的陪同下,参观大禹故里祖家庄及禹王祠后,感慨颇多。参观过程中,许水树对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大禹文化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赞扬,“大禹故里在登封,大禹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在登封,大禹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大禹是华夏民族建国第一人,华夏文明的‘根’在登封,而种下华夏文明之根的是大禹。”许水树说,两岸同胞一家亲,寻根是人的天性,姓氏寻根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而大禹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他很期待能偕台湾大禹文化研究者及宗亲后裔再次来到登封,共同参加下一届的大禹故里文化节。 与此同时,许水树也对打造《大禹故里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提出诸多真知灼见,“大禹故里文化产业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根和炎黄子孙的心,是登封市文化产业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但目前,产业园区还不够大,解决园区土地问题迫在眉睫,有理由相信日后打造完成的大禹故里产业园将会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工程,将改变着登封市旅游文化新发展。” 大禹精神 海峡两岸交流的连接器 “1981年,厦门大学教授黄曲诚到河南考察闽南方言提出‘根亲文化’,他得出了‘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的结论。”谈及登封市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李喜旺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表示,此次许水树等人到大禹故里祖家庄参观考察,更进一步推动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也将对登封日后的旅游升级产生一定影响。这种以寻根为起点所引发的寻根问祖、文化交流、朝族归宗旅游等“祭祀文化”产业链条,将对登封市产生可观的第三产业经济效益。 同时,王青山也认为,登封市作为河南省首个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先行先试示范区,应从“根文化”或者叫“根亲文化”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广泛宣传、精准继承、抓住人心、稳妥发展。以大禹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宣传根亲文化和源头文化,以根亲文化带动相关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根亲文化为纽带,利用亲情感染力、利用名人感召力、利用嵩山地理自然优势,形成大禹始祖品牌、名人品牌、古都品牌、名山品牌,吸引海内外华人到登封寻根问祖,投资兴业。 (讲述人:李喜旺)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